在简书,我们把文章中的错别字称为“虫子”。当然,其他自媒体平台或许也如是表述。
一般来说,我不大挑虫。这纯属习惯,上升不到原则、是非和理论。
偶尔心情好的时候,或者感觉被挑者还有救,也会技痒难耐,以半边秀才的见识去纠正半边秀才的不经意。
这些虫子都很平淡、平凡、平庸,没有笑料,更无包袱,就像一次例行公事的接吻,或者一杯反复烧煮又自然冷却的开水一样乏味。
生活的基调就是如此,即便是确幸也如此牵强。
但是昨天,具体来说,就是2022年8月10日晚上,我捉到了一只超级虫子。
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我指的是央视新闻联播,而不是地方台的所谓新闻联播节目,这只虫子突然出现了。
你知道央视新闻联播里捉虫子有多难吗?也许你会说,不难——碰到过。可是按概率来说,央视新闻联播出虫子的概率相当之低,毕竟这是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节目,具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过审条件相当严苛。可这依然难挡虫子的钻营、渗透,这说明什么?
坦率说,我不知道答案!
现在说正事,这只虫子是“刀耕火种”,最后的这个“种”字,应该读四声,但是播音员读成了三声。
当时,听到播音员的错误发音,相当兴奋。立即查阅验证了正确读音,确定是播音员读错了,更加开心!立马在简书写下了这个题目,以备忘却。今天晚上郑重补上这篇小文。
当时那种投入和激动,仿佛我也参与了播音工作一般。
浙江的浙,读成二声的大有人在;质量的质,读成三声的人比比皆是。类似的虫害重灾区很多,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这不仅仅是习惯与误读,更是治学态度有问题,反映出社会平均国学素养下降的现实,归根结底,还是基础教育不够扎实,教育质量有所下滑的问题。
读错音,其实也是难免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指出来,就是个大问题。
我觉得,人最可笑的时候,就是他(她)理直气壮地说错话、办错事之时。那种情景下的人,脸上往往洋溢着盲目自信的微笑,自认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会出错。他(她)们似乎也知道自己位高权重,没有人会指出其错误,这就导致错误的流行和蔓延。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得坚持捉虫,不怕得罪人,敢于勇于指出人们读音上的错误,更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个人读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