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爱人愿意和你交谈吗,还是说,ta会翻个身跟你说,“睡觉吧”?
是否有人在你心情低落时安慰你,在你感到兴奋时和你一起庆祝?
是否有人让你感到信任,和ta在一起让你感到安心?
你确定你所爱的人能感受到你的爱吗,ta们知道你欣赏ta们真实的样子吗?
如果上面的问题困扰到了你,是时候学习爱与被爱的艺术了。
到目前为止,《感受爱》这本书在樊登读书app的播放量已经突破796万,有25w+的听众点赞,被收藏次数超过4w。
step1 为什么我们需要被爱?
书的开篇有个案例:作者的一个病人,在被医院下病危通知后,遇到了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他们非常用力的相爱,准备结婚并且计划一起去旅行,经过积极的治疗,那个女孩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真挚的爱情,挽留了女孩的生命。
我们如果没有生活在爱中,就生活在恐惧中。恐惧的时候会感到愤怒、想要逃跑、不知所措(打、逃、僵)。感受到被爱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快乐、充盈、专注、安全、平静和放松,心灵和思维也将因此处于接纳和开放的状态。
生物神经科学已经证明了爱可以缓解、减轻压力;可以帮助我们远离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保护我们身心健康。
step2 爱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呢?
本书告诉我们:“真正强大的爱的信号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通过表情、姿态和动作来传递的”。强烈的爱的感受来自于拥抱、亲吻、牵手、凝视对方的眼睛、以及其他积极的动作线索。
生物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幸福(被爱的感觉)是来自与他人愉悦的人际交往。换句话说,幸福来源于社交。你独自旅行的时候,会不会主动找个当地人聊聊天,了解当地的习俗特色,在心里不自觉的给当地人的民风贴个标签?
爱来自于当下,来自于面对面的交往。新来学校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差班”,她尝试让学生们感受到爱。她和学生说话的时候,会真诚的看着ta的眼神,耐心的倾听;学生发脾气的时候,她会理解ta们的观点;主动了解每个学生的梦想,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就这样,班级的成绩排名奇迹般的跨越到了年级前列。
step3 为什么感受不到爱?
1、 不会区分压力与情绪。压力的释放往往和负面情绪伴生。例如,有的人悲伤的时候会发飚。让我们失控的是压力和用来回避情绪的能量,而不是消极的情绪。
2、 压抑情绪。当我们不断压抑负面情绪的同时,感受爱的能力也在不断减弱。有些家庭父母关系恶劣,极度的痛苦使得孩子压抑了对痛苦的感知力,导致孩子自闭,割手腕或许就是他们寻找知觉的方式。当一个人用完全麻木、没有感觉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时候,他感知美好的能力也被包裹起来了。
3、 追求的方向错了。担忧、想的太多就是在错误的方向寻求答案和保护。本书讲到了一名29岁的日本职员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在儿子的生日派对上依然绷着脸,琢磨着工作中的烦心事,最终过劳死的悲剧。
step4 怎样做,才能感受到被爱?
1、 平衡压力。适度的压力,督促我们去尝试、探索,给我们的生命以活力。生活中,有意思、好玩的或有趣的事情多是来自于不确定性。
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呐喊: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确定”,随生命共舞。
2、 所有的情绪都值得被关照。消极的情绪(愤怒、恐惧、忧郁)有可能带来正向的动力,提醒我们坚持奋斗、自我反思。读懂情绪告诉我们的讯息,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当我们能够准确的接受情绪的讯号,就成为了感受力细腻的人;当我们能够照顾他人的情绪,就能够成为给他人爱与支持的人。
3、 活在当下。体会社交的愉悦,与周围的世界保持联结,依靠色、声、香、味、触等感官来感受这个你所赖以生存的世界,仰望天空的湛蓝、倾听音乐的旋律、闻一闻花的芬芳、品尝草莓的香甜、触摸手指间键盘的弹动。
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空中。 上面有老虎,下面是万丈深渊,这时,他突然发现藤条旁有一颗熟透了的野草莓。他努力地伸出手,去摘那个野草莓,品尝野草莓的滋味。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己觉得是生死攸关的关头,但是也不要忘记身边有一颗可以品尝的野草莓,那个才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