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不管是雕刻他人,还是被他人雕刻,都是一件极为不易之事。这涉及到自体的凝聚和完整性问题。
黄鑫老师说有些人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我想,我是这样的人吗?迟迟未能下笔更改,在编辑者的声音面前,始终不想低头。或许,已低头受教,但无法落笔更改。
我的那篇初稿,其实不是初稿,发表出来已经过自己的一翻雕琢。就像雕刻家刻出的一个作品,左看右看:嗯,不错了,拿出去展览吧。没想,看到的人提了些建议,每个人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上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听完后,有些认可,有些不认可,似乎也很正常。要改,不难,只是改多少的问题。但迟迟未能下笔,却是个问题。
低开高走,容易;高开低走,难!可是,有什么所谓呢?
可就是纠结着。
原来,雕刻,于一个自恋的人而言,只能由本人来完成,如果换成了别人的刀,便不那么好受了。
直到看到娜坦莉的《心灵旷野:活出作家人生》之“数月后”。她的第二本小说完稿后交给小说家朋友审阅。9个月后,其中一位朋友告诉她,前80页删掉,开门见山点题。中间那150页主人公四处游荡偏题了,删掉。
我一听,天啦,什么概念,呕心沥血的80页,150页,全部删掉。她说得很真诚,如果是刚写完,她听到如此建议一定会哭着夺门而出。可9个月后,她冷静地听从并认可,感激那位朋友。
够了,一个小说家都能如此坦诚她的脆弱与坚强,我还说什么呢。那就往高开低走的态势下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