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于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的名声不小,所谓“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郎士元留下七十多首诗,其格律和音韵甚美,不负钱郎之谓。然,其多应酬送别之诗,有风干腊肉之嫌。
郎士元留下的名诗不少,不妨品评一,二:
《柏林寺南望》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这首诗是郎公子诗才表现的最高代表之作,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题为柏林寺南望,重点应在一望字上,然一,二两句跟望没有关系,而是听到精舍的钟声以及船行到柏树森然之处,从侧面写柏林寺之幽深。 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也。
前两句没写“望”,由诗题所引起的悬念并未得到解决,这就催促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原来他所“望”见的景物实在太动人了。如果一开头便和盘托出,其后无论什么诗句,都将黯然失色。且看三四两句:“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真是俊美绝伦!景致美,诗句也美。读者眼前。立即呈现出一幅溪山雨霁的生动画面:青山霁后,翠色欲滴;红日半吐,流云飞动。那山间的流云多么象画家手中的神笔,得心应手地抹画出四五座峭丽的青峰。句中一个“画”字,极富情趣。
其实,后两句在老夫看来,并非完美,“画出西南四五峰”太过呆滞,莫如改成:“画出西南第几峰”来得俏皮,更有趣味,更能展开想象的空间。 此与欧阳公的《醉翁亭记》改“环滁皆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郎公子死得太早了。
我们不妨再欣赏郎公子的另一首经典之作:
《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别是应用了移觉的修辞手法,移觉也叫“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这不由让我想起李贺的“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妙句。
郎公子还有很多优秀之作,兹录以下数首,供读者自行品评: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送张光归吴》
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夜泊湘江》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白蘋楚水三湘远,芳草秦城二月初。
连雁北飞看欲尽,孤舟南去意何如。
渡江野老思求瘼,候馆郴人忆下车。
别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书。
送别钱起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长安逢故人》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
一官今懒道,双鬓竟羞看。
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
《塞下曲》
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壮心竟未嫖姚知。
白草山头日初没,黄沙戍下悲歌发。
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
《送李敖湖南书记》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诚知客梦烟波里,肯厌猿鸣夜雨中。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
《唐才子传》如此描述郎士元:
士元,字君胄,中山人也。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宝应初,选京畿县官。诏试政事中书,补渭南尉,历左拾遗,出为郢州刺史。与员外郎钱起齐名。时朝廷自丞相以下,出牧奉使,无两君诗文祖饯,人以为愧,其珍重如此。二公体调,大抵欲同,就中郎君稍更闲雅,逼近康乐。珠联玉映,不觉成编,掩映时流,名不虚矣。有别业在半日吴村,王季友、钱起等皆见题咏,每夸胜绝。诗集今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