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元旦节了,学校初中部照例会举行文艺汇演,小学部照例要出一个教师节目,今年的节目是民族舞串烧,老师们自主报名参加,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排练。
听说,昨天一个男体育老师生气了,在他们的表演群里发了好长一段文字,起因好像是他跳得不好,有点不协调,有人开玩笑说他是显眼包。他截了百度百科解释的“显眼包”这个词条的图发在群里,然后发了一段文字表述他对这个事情的想法,表达了不满。
这让我们一众吃瓜群众都觉得大为吃惊,印象里这个老师性格很开朗外向,跟谁都能聊得来,平常喜欢跟人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不知道这次怎么感觉不好接近了一样。个中细节我不清楚,因为我不是表演成员之一。总觉得他之所以生气,要么是人家三番五次地拿他打趣他不高兴,要么质疑他的能力是他的禁区,是他设置的自我保护防线,这种玩笑让他觉得被冒犯了,本身他是个要强的人。
所以开玩笑确实要有分寸,要看对象。想起我在之前的学校也干过一次这种事情——办公室有个性格特别随和的年轻男老师,跟我带同一届,平时经常各种聊天,聊学生,聊以前的工作经历,甚至聊家庭,所以跟他讲话我从来都是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有次他朋友圈发了个自拍照,因为是怼着脸拍的,所以显得脑袋特别大,脸上的肉特别多,我直接评论一句“满脸横肉”,然后加了几个哈哈大笑的表情,这事对我来说,就像我翻朋友圈一样,翻过了就过了,可是却被他记在心里了。他虽不像我这个同事一样直接亮明底线,表达不满,但他也间接表达了不满∶删了那条朋友圈,从此以后跟我说话次数少了,态度也冷淡了,我才后知后觉地知道了。
确实也是我的不对,所以自那以后,我也吸取教训∶绝不乱在朋友圈发表评论,要不只点赞不说话,要说就说好听的话,让别人开心的话。换位思考,毕竟如果是我开开心心发个朋友圈,看到这种评论也会不高兴。
我后来也有过一次类似经历——有次发了婆婆给我煮早餐,做家务,熏腊鱼的朋友圈,结果一个毕业后跟我几乎不联系的男同学评论说“心安理得地啃老”,我当下就接受不了,直接把朋友圈权限不对他开放了。
当然,现在为了避免没人点赞的尴尬,为了避免看到扫兴的评论,平时已经不发圈分享生活了,日子,自己慢慢地过,细细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