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满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音乐抑扬顿挫的音高、张弛的节奏、起伏相间的力度、或急或缓的速度、色彩绚丽的音色色彩都是来表现音乐的丰富情感。儿童通过感知觉,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到大脑,对其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给儿童增添了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学习音乐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业成功的一半,此话一点不为过。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而成为日后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和音乐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必须从教学开始做起。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性我们要把落脚点放在分析、理解作品上,了解作品的演奏风格,这样才能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要想成功的诠释一个音乐作品,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的理解作品,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深入的窥探,只有掌握了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才能够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的前提是我们还要对音乐的细节进行全方面的认识,比如调式调性、速度、节奏、旋律、和声等。
音乐感觉本身比较抽象,容易意会,不易言明。但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两个要素——声音与节奏来加以体现。我们不仅可以抽象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更能用比较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听得到、抓得住、感觉得到,学生通过具体的掌握,逐步得到感觉方面的体会,这样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另外应鼓励学生多唱音乐,唱旋律,因为歌曲有歌词,容易理解,加之人声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很容易体会音乐旋律和音乐的倾象性,唱出音乐的线条。
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有位先哲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这句话并不夸张。许多家长、老师对培养儿童学习音乐都有这样的共识:从兴趣开始。兴趣表现为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使个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
找一位合格的老师
对于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有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这与老师的演奏水平高低是两个概念。优秀的老师能够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时光,而不是做一个演奏机器。
文章来源:吉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