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学消息,有多少人是在认真的以讹传讹?为什么我们不能认真地阅读?

        本周一,本省人的朋友圈里都转发了有关开学时间的信息。信息中明确提到已确定开学时间的地区里没有本市。但是,很多人以讹传讹,把其他区的开学时间移花接木到咸阳,弄得很多人空欢喜一场。

这是一则辟谣信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关于开学时间的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稿明明说得清清楚楚,有四个地区已经确定了开学时间。总览全文,只字未提本市。为什么有人读不出来有用信息?或许是抓住了大家急切知道开学时间的心理,一些公众号便做起了标题党。

      为什么我们愿心甘情愿地相信标题党?

      是什么让我们丧失了认真阅读的能力?

      快餐时代,很多东西都要求便捷高效。

      吃饭,我们点外卖。这就省去了买菜、做饭的过程。

        洗衣,有洗衣店洗。这就省去了我们自己动手洗衣的麻烦。

        ……

        快餐时代,一切都变得快捷,高效。

      若不快捷,不高效,我们便落伍了。

      在信息获取上,我们真快捷高效了吗?

      你有多久没从头到尾地读完一篇文章?

      你有多久没有翻开床头买了许久的书?

        为什么我们丧失了文章阅读的能力!

        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不是真阅读

      我们每天都在浏览手机新闻、关注实时动态、了解疫情发展、留意本地疫情信息,若问你今天最新确诊的病例是男是女?是哪里人?你能毫不迟疑地回答上来吗?可能很难。

        因为没有目的性,所以便进入浏览模式。久而久之,我们只要打开手机,便快速滑动,看似看了许多,实则息屏即忘。这样的习惯一旦开始,我们对待所有的文章都是浏览式的走马观花,很难进入其中,深入其里,更不用说获得有用的东西了。

        怎么办?让下手机,去打开书。

      对于曾经喜欢看书,但已经许久不看书的人,该怎样让自己回到曾经那个爱读书的少年/少女?先不管看什么,在看之前先给自己定下目标:

        1.今天我要看多少页?

        2.我要了解到些什么?

      有时候,我们看书并不是为了求知,而是只是为了消遣。这时,我们更要注意,即使是在消遣时,我们也可以是很认真。怎么做?设身处地代入法:若是小说,便以主人公自居,下一步我要怎么做?若是散文,便跟着作者思路,先不要问为什么,而是做到就这样,会怎样?

      书有很多,不仅限于文学类。若是其他,先想一下,买时我为什么买?好,让我打开它,看看里面是否有我需要的东西。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遗憾也是收获。


      《道德经》上说:少则得,多则惑。什么意思?数量少,我们便易获得,数量多了,我们便不知道选择什么——陷入迷惑,陷入选择困难症。

        这一点,在买东西时,我们表现得最明显。有时,打算去商场(网购也一样)买条裤子,可以看到款式众多裤子,一试再试,一时间难以下手,不知道究竟是买牛仔裤,还是休闲裤?是买修身款,还是买运动款?或许,我们痛下决心买到了;或许,我们到商场通知将要打烊,顾客往出走时还没有买到心仪的裤子,却买了一件衬衣或上衣。

      生活就是这样,常常出乎意料。但是,你若想要生活是你想要的,你就必须明确,你要的究竟是什么?不是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