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正义精讲255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55

卷五·口问第二十八

15/15


原文: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与”字繁体为“與”,疑为“興”字之误,“興”即今“兴”字,取“兴盛”之意。——译者注)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以上这些疾病,该怎样治疗?

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

岐伯答道:肾经有病变会体现为打呵欠,因此,应当泻刺足少阴肾经、并补刺与其相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来对治。

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

肺气和胃气因受寒而向上厥逆,均会引起作呕、呕吐,但肺主气,肾主寒,故发生作呕、呕吐,当补刺手太阴肺经、泄刺足少阴肾经。

唏者,阴与(“与”字繁体为“與”,疑为“興”字之误,“興”即今“兴”字,取“兴盛”之意。——译者注)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悲泣哽咽,这是因为阴分气血兴盛而阳分气血枯竭,因此当补刺足太阳膀胱经,泄刺足少阴肾经。

振寒者,补诸阳。

冷颤发抖,要补刺各条阳经。

噫者,补足太阴、阳明。

嗳气,即打嗝,须补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

嚏者,补足太阳、眉本。

打喷嚏,须补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足通谷穴、攒竹穴。

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肢体懈惰无力,要根据发病部位,以补刺法,进针至相应部位的分肉之间(皮下组织与肌肉的分界处,即肌肉之浅筋膜)。

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

哭泣以致涕泪俱出,须补刺挟行于后颈部中间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之天柱穴,后颈部中间,即督脉,为头部后面的纵向中分线。

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

长声叹气,须补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均须留针。

涎下,补足少阴。

流口水,补刺足少阴肾经。

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耳鸣,补刺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上关穴)、手大拇指指甲与肉交界处的手太阴经之少商穴。

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

自己咬到自己的舌、颊、唇等部,要补刺被咬部位的循行经脉。

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

视物昏花、头歪不正,补刺足外踝后方(病人躺卧时,为足外踝下方——译者注)之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

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四肢痿弱逆冷、心胸窒闷,补刺足大趾本节往上二寸处,即足太阴脾经之太白穴,和足厥阴肝经之太冲穴,留针;一说可以刺足外踝后方(病人躺卧时,为足外踝下方——译者注)的昆仑穴,留针。

~~~~~~~~~~

老黄历择吉,2024.8.18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4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6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41 卷三·经脉第十 20/23 原文: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
    老黄历择吉阅读 1,756评论 0 2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25卷三·经脉第十4/23 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
    老黄历择吉阅读 3,030评论 0 3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44 卷五·口问第二十八 4/15 原文: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此阴...
    老黄历择吉阅读 1,549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06 卷五·寒热病第二十一 6/6 原文: 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
    老黄历择吉阅读 2,750评论 0 5
  •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21 卷五·热病第二十三 8/8 原文: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薤叶...
    老黄历择吉阅读 1,747评论 0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