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21
卷五·热病第二十三
8/8
原文: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之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
癃,取之阴蹻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原文译文对照:
~~~~~~~~~~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气逆、壅满胸中、呼吸喘促,可取刺足太阴脾经之足大趾端头,距离足大趾内踝侧趾甲根角像小蒜叶之宽之处——隐白穴(井穴)。内寒者气至迟,故需久留其针;内热者气至速,故宜疾去其针。总要等到患者上逆之气得以肃降、呼吸喘促得以平定,才能止针。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心疝病,乃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而造成的心痛病。其症状有:痛或如锥刀所刺,或隐隐而痛,或四肢逆冷,或唇口变青;心脉拘急;由于足太阴脾经注于心肌肉质之中、足厥阴肝经从肝注肺,所以,心疝病发作时,此二经所循行的少腹区经段上,应当有可见之病状。因此,当心疝病突发而心脏剧烈作痛时,应取刺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此二经上凡有瘀血之处,皆应泄刺放尽。此二经皆经过少腹区域,所以可以在少腹区域泄刺凡有瘀血之络脉。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喉痹病,由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这二经之瘀堵引起。其症状为: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舌体拘挛不伸,口液干涸,心烦且痛,手臂内侧作痛而不能上举至头。当取刺相距手第四指尺侧爪甲根角如韭菜叶之宽之处,即手少阳三焦经之井穴——关冲穴,进针0.1寸深 ,留三呼(留针三次呼吸之时长),灸一壮。手厥阴经分支自心包出,上经喉咙,出耳后,与手少阳经合于完骨之下;手少阳经的分支,起自膻中胸膜系统,出缺盆穴,循喉咙,上行耳后,二经相表里。故以上症状可取刺关冲穴。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
眼红疼痛的病症,若是起始于内眼角处睛明穴,由于此穴为阴蹻脉之终点,故应当取刺阴蹻脉。阴蹻脉在此与足太阳膀胱经及阳跷脉相汇合,而膀胱经又与肾经相表里,肾经之照海穴又为阴蹻脉的气血生发之起点,眼睛红痛又属于阳证,本着“病在上者取之下、补阴则退阳”的刺治原则,在此所谓“取刺阴蹻脉”,即为补刺照海穴。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之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
风痉,为因外感风邪而躯体强直,有痉挛、角弓反张之证候。因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腰脊,故身躯向后反折、强直不能自控之症状,为外界风邪击中足太阳膀胱经之证。应先取刺腘窝中央的委中穴上的足太阳膀胱经之正经,并泄刺出归属该经之有盛血瘀堵的浮浅络脉;如果浮络之瘀血颜色发黑,则为在风邪之外,中焦之脾胃另有寒邪侵入,构成风寒邪气,此时,在泄刺膀胱经之外,还当补刺足三里穴,以温补胃气,则风邪与寒邪俱可驱除。
癃,取之阴蹻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癃病,即膀胱不利、小便不通畅。膀胱与肾相表里,且阴蹻脉上循大腿内侧进入阴部,足厥阴肝经亦上循入阴毛部环循阴器。因此,刺治小便不通的癃病,当取刺足少阴肾经上的照海穴,该穴亦为阴蹻脉所主之穴;并取刺足大趾上汗毛丛生之处——即足厥阴肝经的大敦穴;还要泄刺该二经(阴蹻脉与肝经)之血瘀过盛的浮浅络脉,放出其中瘀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因男女情色相悦而引发的“相思病”,其证候在男子为:狂妄、失其正理、不识是非、丧失正常心智能力,称为“蛊病”;其证候在女子为:面目萎黄、身体羸瘦,精神沉迷如醉,称为“怚病”。若男子表现出如同“蛊病”的情志状态、女子表现出如同“怚病”的情志状态,又见其腰脊部如同散架不支、松懈不力,并茶饭不思,应首先取刺肾经之涌泉穴(井穴),令其出血、通畅,再察视足背上一切盛血郁实处,皆泄刺放尽其过郁之血。“相思病”属情志造病,乃因喜怒忧思太过而伤神,起于心神受惑。故调治时,先须在精神上开解以理、清神明性,以解除太过之喜怒忧思,令心神离惑而复智。之后,再施以针刺汤药。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连膀胱、通带脉、络心,故腰脊及精神情志受病,可取刺肾经。情志受病引起的茶饭不思,为心火过盛以致火生土过盛,胃属土,心又主血,因心之邪火过盛而引起的土邪过盛,体现为胃经之郁血盛实,故泄刺足背部足阳明胃经之郁血盛络。土邪过盛又将过克肾水,令肾经瘀血不通,故亦须取刺肾经以疏导其气血。
~~~~~~~~~~
老黄历择吉,2024.7.2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20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