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下,我非常害怕大声说话和感觉不好语调。
今天聊下为什么如此害怕他人大声说话,及一些让自己感觉不好语调的事件。
事件一:被上司大声批评:你不用心,你不负责任
这句话让自己听到后,心里非常慌乱,我急着解释:可以不让我做这件事情吗?
上司:你是在推卸责任吗?做错了就说不让自己做这件事情。
我:我只是建议。这件事情本不是我的工作范围内。后面那句话我并没有说出来。因为我害怕上司会发更大的火气。
后来,我总结了一些我与上司的相处之道。
首先,我并没有说是不负责责任。我只是觉得作为A任务,本来是同事C的工作。一是他更专业,二是他的职责范围内。可上司并没有这么认为。
后来,我跟同事C商量了下,我帮他做一些任务前的准备,他只负责跑腿的前面一部分,我同事负责跑腿的另一部分。我们商量好了之后,从此不再出现错误的问题。
我觉得对于上司,他肯定是不理解我的工作的,因为我不是专职做任务A的,而上司却要强加于给我,我跟上司谈不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也惧于权威,也不想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跟上司再去争论一番,由此导致显得上司有问题。
我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工作上的冲突,从此以后,我虽然多做了任务A,每周至少多花4小时在这个任务上,不过,为了平衡,我也认了。
事件2:在家里,我害怕大声说话的家人
家人大声说话时,我就马上会联想到自己的错误。
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习惯性的反应。
也许,在我小时候,对于父亲的大吼,也许只是声音大一点,我就会心里感觉到害怕。这种害怕从小到大,一直陪伴着我。害怕时会想:我错了吗?害怕时的反应是全身紧张,肚脐周围不舒服。
对于感觉是要嘲笑自己的话或有那种语气。我也会有不舒服。
最近看《警察荣誉》里的警察李大为的妈妈,让我觉得,应该像这位阿姨一样,脸皮够厚,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目标,并能预想到对方下一步的表现,并最将用行动打动了对方。这位阿姨的无所畏惧是我要学习的。
家里PP总是在自己认为对的时候,会跟我大声地说话。刚开始结婚那时,我是非常讨厌和抗拒的,甚至有很多委屈,这些委屈会一直放在我的心里,因为有很多我都不太理解。经常也会将骂声指向她。
结婚有13年了,我都非常感谢自己,一直地强大内心,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从PP刚开始嫌弃我晒衣服晾得不够平整,我晾完后,她边唠叨边重新晾一遍,这让我非常受不了。不过,事实是我确实晾得不够好,但我还是难以忍受她的指责。
二是嫌弃我家里打扫得不够干净。每次她一回去,再过来,就觉得这个家好像不是她在家的时候,打扫得那样,一定会唠叨至少2小时以上。而且边干家务边发脾气。哎,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三是大声说我不应该带妹妹的孩子来我家住。她还真把我的家当成她的家了。
四是有些事情,她总是认为她记得对。我对这些并不在乎,可是她在乎呀。那就让她继续唠叨吧。而且说话的时候,就是又快又大声,好像这事件就她记得好。同时也有嘲讽和很不屑的语气。
以上,我刚开始,我都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我会有对抗,我一生气就不说话。有时候,也会来几句对话,但我心里并不想与她对抗。同时,我也不想让自己情绪失控。所以,有一段时候,我是非常压抑的。这些压抑带到了我的孩子身上。这些都是导致我的孩子有时候也不爱说话,更多的时候是用沉默来表达。
现在我学会了对PP的话,不接,只听。比如说,她要我买东西,买的不是她想要的,她就说是水货。我在想:有的吃就不错了。
买了一个299元的电熨斗,她觉得不好用,去网上搜99元。我澄清是299元。
我做了很多事情,她是百般挑剔,至少有一半不符合她的要求。我也没有关系。我觉得她说她的,我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请她儿子做也行的。好的话语听进来,不好的、嫌弃的、难以接受的就当是耳旁风即可。
事件3:小时候,不小心碰倒了邻居弟弟的蛋汤
也许我是一个较敏感的人。在小时候,有很多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父母工作很忙。记得印象深刻的是对父母发脾气的时候,没有人跟我解释为什么。总是认为那是自己的错,把所有这些生气的都放到自己的身上。认为自己没有用,没有价值,总是会犯错误,只要有人指责 自己,就觉得是自己错了。
我还记得在我小学时候,在走廊上练习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居的一位弟弟的鸡蛋汤碰倒了。领居弟弟很伤心地哭了,我也有点害怕,也不敢说话。这时领导伯伯听到声音,从房里走出来,睁大眼珠,狠狠地对我说:干什么。虽然没有再找我赔偿,可我对伯伯的眼神一生都忘记不了。我要替我当时的自己跟伯伯道歉:伯伯,对不起,是我不小心碰到了弟弟的蛋汤。如果可以,我拿我家的鸡蛋 赔偿给您。可是那时的伯伯,只是说了一句话后,也没跟我父母说,当然我也是害怕伯伯会跟父母说的。
这件小时候的事情让我今天想起来了,也许憋在心里也是难受的
今天先聊到这里,说了三件事情,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