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看中国足球的我,今天无意中看到了一条关于韦世豪被恒大处罚的新闻,感觉这件事被网络抄的沸沸扬扬,就深入了解了一下过程。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韦世豪在中国杯上用一个极其恶劣的犯规动作令对手重伤离场的事件。原本足球场上对抗激烈,受伤事件并不出奇,可是这件事却越演越烈,群情激奋,到最后恒大开出罚单,让这件事看起来并不如表面这么简单了。从一些报道中,我看出韦世豪足球天分很好,也是未来国家队的希望,但是他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也是一个脾气很大的运动员,几乎很多场次都会有犯规的情况,就连小时候练球都是队里的红黄牌冠军。他的教练跟他打赌,只要他一场比赛不得牌,就给他一双新球鞋。结果到了毕业,他一双球鞋也没有得到,对他的脾气可见一斑。在一次访谈中,他说自己在队内练习中都会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向队友犯规,而且还满不在乎。他的理由是,“对方铲我,我肯定要铲回去。”
这反应了他内心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由此让我联想到一件事情,有一天晚上我问自己刚上小学的儿子在学校里有没有人欺负他。他说没有人欺负他,但是班级里有些小朋友是不能碰的。你无意中碰他一下,他就会很用力的打回来。我问这样的同学多不多,他说班里只有两个。我问他,这样的同学平时有朋友吗?孩子说没有。我不禁联想起在我上学的时候似乎也遇到过类似的同学,平时他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不错,也能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就是不能碰。你碰了他一下,他就会感到很吃亏,非要马上报复回来。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都并不罕见。
我觉得这并不是巧合,我的同学和儿子的同学不正是韦世豪的翻版吗?他们信奉的是一旦你侵犯了我,我就一定加倍还给你。这种不肯吃亏的性格,让韦世豪们的行为没有根本的辨别能力,他将一切都想象成一种恶意的伤害,只要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利侵犯,就会立时用暴力来保护自己。这恰恰说明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不安全感。他们害怕被欺负,害怕吃亏,毫不掩饰自己的攻击欲望。我觉得这样的心态是用一种强势的伪装将自己,以便和世界划清一条根本的界限,他们只会接受自己界限内的结果,而不会接受别人强加的改变。可以想象,这样的界限的设立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常常被人践踏的结果,缺少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每时每刻都准备奋起反抗的原因。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觉得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人对于他们的爱可能形成了一种伤害,每一次他承受了这种爱,就会受到一份伤害,自己的边界就会缩小一圈。也许你会觉得爱怎么会造成伤害,爱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吗?但我要说的是,爱并不一定都是美丽的,因为他们有条件。我对你好,你就要做到什么什么?我对你好,你应该如何如何对我?一些家庭在付出爱的是时候,有意无意的将这种信息透露给孩子,而且在孩子没有按照他们设想的方式回馈他们的爱时,孩子必然会受到惩罚,这就是有条件的爱。那种严父望子成龙的关爱,那种大家长制的独断之爱,那种家长本身没有实现的梦想却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爱,那种把孩子看出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爱,全都凝重如山,让人不堪重负。这样的爱吸骨抽髓,榨干孩子本应拥有的快乐,还美其名曰是为他着想。
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内心是愤怒的,他们敏锐的感觉到这样的爱并不是爱,但是所有人都说这就是爱,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抵抗,将自己的边界一缩再缩,而父母却是一步快过一步的逼近,将孩子逼得退无可退。因为没有宣泄的渠道,所以孩子越来越沉默或躁动。不是平日里默不作声,就是到处闯祸,这是他们反抗的方式,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在他的眼中爱是一种条件,爱是一种合情合理的伤害,所以他不相信无缘无故的喜欢和友善。每当有人接近他,他就会感到极其的不舒服,因为他担心这样的接近会压缩他们内心的空间,是让他遭受痛苦。于是,他索性表现的十分易怒,把所有接近都看做是一种侵犯,而他用自己的愤怒和还击保卫着自己。这也刚好给了他一个正面宣泄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怒的机会,将积蓄的愤怒投射给周边正在接近的人们。
韦世豪们是被家庭的严苛和期望压倒的人,他们在最需要得到爱的时候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最需要自由自在的时候是冰冷严酷的管教。他们要么成功,成为一个貌似强大的自恋者;要么失败,成为敏感多疑的自卑者,这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样子,因为他们都没有自我,没有了自己感知世界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只有选择才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存在。一味沉浸在别人的意识中并不能让他看清真正的自己。希望这样的人少一些,这样的家庭少一些每个人都能获得无条件的爱和自由,让他们随心所欲的放飞自己的内心。
咖啡不加糖,在一份真实的苦涩中带你品味最为优雅的浓香。
喜爱思考,喜爱经济学,喜爱心理学的我愿意与你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