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边界力(咬的节奏)
一般出现在孩子4——9个月之间。
咬,拍,打,抓,挠,这些动作,都是他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开始获得自己的边界感。
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能说“不”,包括身体,皮肤,情绪,态度,信念。
一:缺乏边界力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总是被欺负,或总是欺负别人,不知道怎样和别人建立正常友好关系,要么过度侵犯别人的边界,要么就过度被侵犯边界。表现为很难和人相处。
二:拥有边界力的孩子又有哪些表现:
当别人触碰他身体或拿走他的物品,会大声表示“不可以”,在公共场合不会随意大喊大叫,分得清外面的规矩和家里是不一样的。
三: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边界力?
1.和孩子玩一些慢慢将身体距离拉开的游戏。重复让孩子从膝盖滑到脚背,让他体会分离又回来,让他有足够安全感,去体会分离,同时体会和他人身体的边界感。
2.多玩拍拍的游戏。
拍自己身体,拍孩子身体,拍他身体不同部位,让他感受,这中间有什么不同。除身体外,让孩子的多碰触不同事物,让他感受不同质地,拍床,墙,跺脚感受地面等,帮忙他确认自己和外界物品的不同,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
拍手,跺脚能把身心拉回当下,用心和孩子做,让他感受到自己身体存在的边界,对他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孩子上小学了,这些动作还是可以去做的,并且在做完以后,让他描述内心感受,描述自己的内在感受,也是确认自我存在和边界一个很稳定的方式。
另外,对此阶段孩子,还有一个干预办法,叫“结构化的角色扮演”让他扮演某某人,让他对扮演角色负责,让他做出某某人的动作,语言,情绪,反应等等,有助于心理边界的建立,这比讲道理要好得多了。(要对孩子讲清楚,这只是一个角色扮演,只存在于当时情况下,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后果和压力,让他能自由探索,自己和他人有什么样不同的情绪,以及自己的感受也能得到很好的释放。)演完后,要带他从角色中走出来,可以一起抖抖身体,大声说,我现在不是某某人了,我是我自己。并让他说出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的感受是什么?
随时随地对他讲,如果你是老师,如果你是谁谁谁,你会怎么做?这样不刻意,随机的角色进入,对孩子提升自己内心边界力非常有帮助。
越有边界力的人,越能为自己负责,为今后独立做好准备,越能成就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