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对老师穿的高跟鞋特别感兴趣。每次,听到鞋跟敲击地板的清脆声音,都能让喧闹的我们顿时安静下来。看着老师穿高跟鞋的样子,心中充满渴望。后来,师范学习的最后一年,终于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双高跟鞋。
那是一双简简单单的浅口单跟鞋。纯黑色的鞋面,没有一点装饰。记得当时好像也就二三十块钱,现在想来,其实做工很是粗糙。说是高跟鞋,跟也就两三厘米。但是,足以令我欣喜万分。
刚刚买回来时,不好意思穿到教室。在宿舍里,走来走去的感觉高跟鞋的声音,美美的。后来,还是按耐不住,穿上,走出了宿舍。当自己鞋跟与地面碰触的声音响起时,心理一片熨帖。
有了第一双,那么第二双,第三双也就随之而来了。在成人后的日子中,我的鞋跟随着岁月逐渐累加。从一开始的二三厘米,越穿越高。最高时,我可以踩着七八厘米的高跟鞋健步如飞。
18岁开始,踩着高跟鞋,恣意飞扬的走过青春岁月。又穿着高跟鞋,坚强有力的走进我的而立之年。期间,除了怀孕那一年,其余时间一律不变的高跟鞋。12年调到现在的学校时,踩的就是让我自信满满的高跟鞋。后来,渐渐与同事熟悉后,总有关心我的人对我的鞋跟充满担心。面对好意,我也只是笑笑。对高跟鞋的情怀,我只想自己品味。
年轻时,我最喜单根鞋。觉得只有精致的高跟鞋配着的女人,才更有女人味。走起路来,身形优美。婀娜多姿中,尽显精致。因此,买鞋时,平跟鞋,坡跟鞋,均不在我的视线范围。平跟鞋,会让不足160的我自卑感爆棚。坡跟鞋,那厚厚的底子总给我一种笨重感。会让追求精美的我,感觉粗壮。因此,尤为不喜。
2014年,接近不惑之年时,腰锥不幸“突出”。在医院接受治疗,终于被迫换下我钟情了二十几年的高跟鞋。当时,心情的沮丧用语言无法言表。不知是为高跟鞋的落幕,还是为自己惨淡的人生。穿着新买的平底鞋,心理酸涩无比。似乎,脱下高跟鞋,我的芳华年代也跟之逝去。当时,班上一个小美妞还在“做后记”中说:“老师,你穿平跟鞋了,那你那么漂亮的高跟鞋怎么办?”把我问得,一片无奈。岁月,磨掉了我引以为美的“高跟”……
迈着越来越匆忙的脚步,我在落寞中,平平前行。后来,还是不死心。看到漂亮的高跟鞋,心动总是不由己。零零星星的,又买过几双二三厘米的高跟鞋。但不敢再整天整天的穿,也就是在课少的时间穿上半天,安慰安慰自己疲惫的心灵而已。高跟鞋带给我的那份美丽,湮没在喧闹的尘嚣中……
前两天,又去购置鞋子。游走在一双双精美的鞋子中间,眼睛还是忍不住看高跟鞋。腰好一点了,可是膝盖又出问题。所以,还是得买平跟的。走过一家又一家,就是心不过情不愿。忽然,一双烟灰色的鞋子进入视野。平滑的鞋面没有装饰,匀匀的色泽让人感觉很舒服。拿起一看,却是一双坡跟。二三厘米的坡跟,使得鞋子看起来很平稳。有点犹豫,又有些心动。在售货员的强烈推荐下,开始试穿。踩在地上,走了两圈,很是舒服。这时,看着坡跟居然也觉顺眼。
再试走几步,忽然发现,坡跟是平跟与高跟之间的完美结合。你看,它用自己的“坡”填充了单根所遗留的空白,又用自己的“坡”补充了平跟所欠缺的单薄。它的“坡”,既有高跟的“高”又有平跟的“平”。这不就可以满足我既想“高”还想“平”的愿望?虽被疾病磨掉鞋跟,可爱美之心还是女人的专项。心理的天平,越偏越多。最后,果断拿下。既然穿不成高跟,那就用这个既“平”又“高”的坡跟,来安慰我不舍的情怀吧。
拎着人生中的第一双坡跟鞋回家时,想起自己以前对它的嫌弃。一时间,很是感慨。它曾经被我嗤之以鼻的“厚重”,现在才发现,这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原来对坡跟鞋的偏见,其实来源于自己的狭隘。正如爱默生所说:“生活中大多数的阴霾,归咎于我们自己挡住了阳光。”坡跟鞋的这份“厚重”,轻狂年少时是看不懂的。只有历经沧桑之后,才能读懂它的可贵。
沉思中,突然感觉,不惑之年的我就是一双“坡跟鞋”。没有了青春灵动时的明丽,又没有从心所欲的自在。然而,又是连接而立与耳顺的关键。从奋进之执拗,走向灵魂之通达。这一段不惑岁月,绝不可缺。而这看似笨重的岁月,连接的却是“幼”与“老”。人到中年,我们必须用厚重的脚步,平平稳稳的走过每一个春秋冬夏。用岁月累积生命的“高”度,又用情怀抚“平”生活的磨难。再用自己的“厚重”,给老和少换一份安宁。如今,舍弃娇美的“高跟鞋”接受厚重的“坡跟鞋”,接受的其实就是中年的使命。
原来,岁月是最好的老师。在无声无息带走显而易见的美好时,却用悄无声息的改变告诉你我:往日不可追,来日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