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所言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之数五十,何以存相差之五?

首先,何为天地之数?《系辞》明言之:“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为阳,阳为奇数;地为阴,阴为偶数。若将从一到十的所有奇数相加之和则为二十五,即以此奇数看作天数;所有偶数相加之和则为三十,即以此偶数看作地数。两者之和五十有五即为天地之数。

其次,何为“大衍之数”?《系辞》亦明言之:“大衍之数五十”。可是,问题在于从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到大衍之数五十,相差的五到哪里去了?为此,从古至今说法不一,甚至有人认为可能是误抄,将“有五”二字遗漏。此等私揣臆想,岂敢苟同。古人极重蓍占,将其视为“通鬼神”之术,又岂可儿戏!

然筮法、筮数本为人设,亦为人谋,岂能独无人之数乎?易者,“三才”之道也。既有天数,又有地数,为何独无人数乎?在人类之先,天地已然久存。人之生,于天地无加,故人之数,非益于天地之数。况且卜易之要在于求天意之明示,无论是求者之私心,还是占者之妄念,皆不可参与其间,所以不仅不增,反而要将其中之五剔除。

筮数、筮法,无非以人之所设,求合于天道。“衍”者,即以太极为体,流行以成其无穷之用。“大”者,即以其流行为起用,乃尽天下之理事。凡天下之物与事,莫不是由一阴一阳交错所成。人藉易占以求天启,于是就以乾坤及其六子作为其形象,并依据德与位之宜或不宜,乃断理事之得失。凡五十有五,也就是所谓“成变化而行鬼神”者,此皆为流行之大用。《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为天地不与圣人同忧,所以其用广博,毫无逾量之疑。圣人虽然能够合天地以为德,却不能完全效法天地无择之大用。于是当其专务于筮,就在五位之中各虚其一,听之任之,容许其存在不可测之域,而立五十作为人用之全体。天道无所缺,而人用有不足。对于行天地之法,以俟固有之命者而言,实在不可能穷尽造化之奥藏,所以极乎衍之大,而立五十以尽天地之数。清王船山说:“《河图》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之数五十,不用全者,蓍以筮人事之得失吉凶,天之理数非人事之克备也。天地之广大,风雷之变动,日月之运行,山泽之流峙,固有人所不可知而所不与谋者。五位之体,天体也,人无事焉,则筮不及焉,故筮唯大衍之五十,而虚其体之五。”所余之五,估计是卜易者若得其卦数,还须藉天开其愚,神启其秘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人用蓍草是如何卜筮的?或者说易经原生的卜筮方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确定可靠的答案(详见《大衍筮法:古人...
    海麟阅读 6,460评论 9 16
  • 《八卦入门基础之大衍之数为何为五十》 一丝不苟,溯本求源。 《系辞传.九》曰: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花言成说阅读 3,335评论 0 2
  • 一 周二跟着孩子,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亲子定向越野。 晚春时节,惠风和畅,草长莺飞,和孩子在大自然里长走,和家长们...
    蜗牛0718阅读 325评论 1 1
  • 江南风骨,天水成碧。 在江南这块钟灵毓秀、诗意飞扬的地方,岁月悠悠,一些经世传颂的故事悄然沉淀。 神秘的梅山,桑仙...
    兮容阅读 359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