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编辑:雁南征
推荐语:因为登山,让作者有了深深的体悟。作者喜欢爬山,不光是为了欣赏各座山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在登山过程中有了俯瞰一切的视角,让自己的心胸更宽广、更豁达,人生道路越来越宽广。
十年前,我特别喜欢爬山,买了简单的入门装备,登山鞋、包、手杖、冲锋衣、睡袋、防潮垫等等,利用周末或者三天的短假,跟着驴友队伍去了江浙一带大大小小的山。
有时我们要在山上露营,支起帐篷,点上酒精炉,泡个桶装方便面就是晚饭了。当然还会带一些巧克力、士力架等,路上随时补充能量。
徽行古道是很长的一条路线,有很多小野路,不是收费的景区,设施不完善。但恰恰是因为带有这点野趣,少了现代商业气,我们走在密林间,仿佛能感受到古时徽派商队的马蹄声。
林间的风穿过千年,又吹动了百年老树的叶子,发出“沙沙沙”声音,似乎带来了徽商们的低语。
有时路会被两边密实的树枝遮住,或者被大大的树根拦住,若是处在上坡路上,我们几乎要手脚并用连滚带爬的翻过去。上午出发时还是大家还兴致高涨有说有笑,到了下午已经疲惫不堪,很少聊天了,只能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
像泰山、黄山、庐山这样的热门景区,领队会带着我们尽量多走一些人少的小路,寻找不一样的风景。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清山,被称作“小黄山”,到了那才看到它还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称号,是一处道教圣地。它的奇石、云海、松树丝毫不输黄山。
爬山对人的体力和意志是双重考验。大多数时候的清晨,山里会被大雾笼罩,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脚下的路,抬眼看远处只有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任何风景。
随着太阳初升,温度升高,雾气开始慢慢消散。将散未散之际,薄雾会随微风飘动,远处的山峰在朦胧间时隐时现,如临仙境。这短暂的神秘感,造就了山中最美的景色。
等到日头高起,大雾完全散去,山间的面貌才会完全显露出来,神秘感褪去后,便没有什么出奇的景色了,可能和你家后山的感觉差不多。
待到登上山顶,就是完全不同的气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顶,你大概率是能够看到云海的。当如大海般浩瀚的云朵在你脚下翻涌,刚刚因为登山而带来的疲惫便会一扫而空。
无论是洁白的云,还是碧蓝的天,或是耀眼的太阳,脚下的山峰,它们在这里存在了亿万年,仍然如此纯净。被这样的氛围笼罩时,你会瞬间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华表千年,于天地而言不过就是流光一瞬。
既然自己都是如此渺小,那这短暂人生中所谓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每次站在山顶上,我的心都能够被放大再放大,仿佛跳出了大气层,站在宇宙的视角俯瞰地球。
这种抽离主观视角,跳出去俯瞰的方法,后来被我用在日常生活中。当我再有困扰时,就把心放大,抽离,然后站在上帝视角俯瞰我自己,拨动时间轴,往后推两年,试想一下到那个时候,我对这件事会怎么看呢?时间轴往后拨动十年,那个时候的自己又会如何看待当下的我呢?
这个方法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也让我的心越来越豁达。
那几年我的父母和很多朋友不理解我,明明工作已经很累了,节假日歇歇睡个懒觉不好吗?就算要出去玩放松一下,休闲游不好吗?何必自讨苦吃呢?
那时候我年纪小不会表达,只知道自己身体虽然累,但是心更舒畅了,那种通透的感觉无法清晰的传递给他们。这些年读了一些书,知道了在爬山时,专注感受脚下,聆听自己心跳的感觉叫做“正念”;用第三视角俯瞰自己,不困于情绪,能够更加客观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叫做“觉察”。
人生就如同爬山,有人在舒适的山脚徘徊,有人结队往上爬,有人爬到半山腰,觉得风景不错便停下来安营扎寨,有人一直爬到山顶。
如果你觉得前路茫茫看不到方向,可能是刚好这段时间被雾困住了,要么继续往上爬穿过云层,要么等风来吹散迷雾。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远门了,再也没有了蠢蠢欲动向外走的心。也许是因为走过了足够多的路,看了一些书,明白了一些道理,也找到了心的归处。
让写作成为习惯 日更第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