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在当下流行的N种互联网思维,最该扬弃的就是流量思维了。
流量思维,是最早扮演颠覆角色的一种互联网思维,它终结的是传统商业的销量思维或者说是货品思维。传统时代,零售企业可以凭借对信息和货源的垄断发展成为以货品销售为唯一指向的百货商店。但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流的通畅和渠道的多元化,带来的是消费者在很多品类上首次掌握了商品交易的主导权。因此,互联网时代,零售企业已经无法坐等生意上门,而必须通过与消费者建立某种关联而引导用户上门,线下,这是人流量概念,线上则是流量。
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为先,流量为王,这已经是互联网企业的典型认知。而免费,又是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淘宝、百度、QQ、360不一不是免费起家,通过免费直接干掉传统企业。果然了得。那么流量真是万能吗?
免费策略赢得流量,赢得流量就能江山稳固,听起来很有道理。那么,苹果呢?没听说苹果有啥是免费的,还忒贵。
流量即入口,流量即金钱,那好,美团的钱呢?美团的赢利空间呢?哦,据说有个临界点概念,到了临界点,赚大钱是分分钟的事儿。问题是烧了几个亿甚至几十亿,流量也不缺,临界点怎么还没到?
实际上,经过这两年的商业实践,尤其是O2O的offline运营实践,我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流量的确是入口,至少也是移动互联时代入口的主体,但是流量能不能变为金钱,则取决于流量是否精准,流量能否转化。这里面有几个变量:
1、产品能否有效解决目标客群的痛点或刚需,这是转化前提。拉人闹革命,二十八个半说苏维埃一定要实现,没人鸟,老毛说大土豪分田地,一下就发家了。
2、产品和商业模式能否做出用户的高黏度、高频次或者强体验,这是转化动因。别告诉我爆发式、能烧钱就能培养什么使用习惯,明天你立马停下补贴试试?
3、商业模式能否打造有效的护城河,这决定了流量留存能力。世上没有突破不了的护城河,只是拉高对手攻城的性价比,让他多盘算一下,值不值。
4、产品和商业模式能否打开关联性强的后市场,这决定了流量的变现能力的高低。当然,后市场毕竟沾个后字,先保证基础生存能力也就是前三条再说。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导流的玩法越来越纯熟,流量思维的先发优势日渐削弱,商业模式的整体竞争力愈发重要。对于作为赢利基础的流量,或许应该形成这样的认知:流量绝非万能,但没有流量万万不能。免费策略不是不能玩,问题是一定要先找到那只靠谱的猪。流量思维有它的存在理由,但我们同样要认清它的边界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