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容易避免意外的人,他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一、责任分摊决定行为规则
1、坦克与汽车
弗里德曼之子、法律经济学家大卫.弗里德曼提出:如果坦克与汽车碰撞,受损的只有汽车,那么
为了减少坦克与汽车碰撞所产生的损失,应该如何设计行为规则
2、坦克和汽车的车主可以做的
- 增加预防性投资,采取防范措施
- 遵守交通规则,增加注意力
3、4四种交通规则的设计
- 坦克不承担任何责任
- 坦克承担严格责任
- 坦克承担疏忽责任
- 坦克承担严格责任+疏忽责任
4、不同的交通规则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则
交通规则本身可以精准支配人们的行为,看具体情境下,要看哪一种规则使整个社会为避免意外所付的成本最低,就选哪种规则。
二、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的区别
1、事前监管
- 必须有预见性
- 标准必须一致
- 适用于所有参与者
- 可执行的
2、事后监管
- 存在伤害的证据
- 证明伤害与行为人之间的具有因果关系
- 事件是偶发的
- 不涉及所有参与活动的人
3、事前监管还是事后监管,要看具体情况
(1) 事前监管:面对成千上万消费者,成本特别高
- 日常药品
- 餐厅、屠宰场、熟食流动小贩等的安全标准
- 头盔
- 儿童商品
- 商品房
- 航空服务
(2)事后监管:出了事再去监管,数量少多了,相对便宜
- 偶发侵权案件
- 欺诈案件
(3)事前和事后监督混合使用
- 交通规则
- 医疗事故
三、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的选择标准
看谁获得的信息更全面
事前监管:政府、立法者掌握情况更全面
- 药物怎么才算安全
- 房子该怎么建
- 餐厅该怎么提供服务
事后监管:看似数量少、便宜,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缺点
- 证明因果关系很困难
- 食品、药品副作用的产生时间长,潜伏期很难证明
- 当事人不受判决影响
- 有责任的人负不起这个责
- 超载汽车压坏路桥,事后追踪不了
- 私人有没有权力在自家后院做危险实验?
- 真的发生了危险,你赔不起。
- 还是需要政府对这种危险活动进行管制
课堂小结
通过汽车与坦克相撞的例子,解释不同的责任规则,如何影响当事人对风险做出不同的防范行为。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进行事前管制和事后管制的利弊。
课后思考
请你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本应事前管制的,现在实施的是事后管制;或者本应事后管制的,现在是事前管制,并说明原因。
答:例如:出租车准入是一种事前管制,网约车经营是一种事后管制。现在,政府想把后者也纳入到事前管制,出力不讨好。这个监管的成本太高了,与其像从前对出租车那样的严格监管,不如改为备案制,既设定了一定的规则和准入门槛,又适度降低了监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