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回家就看电视、玩手机,是怎么回事哦?” “我儿子总是不爱学习、不爱看书,是怎么回事哦?” “我孩子总爱讲脏话,是怎么回事哦?” 对于类似这样的问题,我通常只给出一个答案:“父母教的,跟父母学的!”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 父母都希望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都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叫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要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塑造孩子。
一、用良好的思想去影响孩子的思想。孩子是一张白纸,是非观念薄弱,思想可塑性极大,很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所占领,所左右。我们有些父母总喜欢当孩子面抱怨社会不公平、工作不顺利、生活太累……类似这样的话孩子自然会去思考,必然会带给孩子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孩子,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孩子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这就要求父母自己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做人大度、没有不良嗜好,还需尽量去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使自己的思想豁达,对待孩子更需要平等相处、宽严相济。
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种什么苗,结什么果,有了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前两天在小区外看见这样一幕:一位妈妈一边打麻将一边板着脸问站在旁边的儿子:“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儿子:“做完了” 妈:“做完了就看书嘛” 儿子:“我再看会儿(麻将)就回去” 妈:“这有什么好看的,赶快回去看书,不然看老子怎么收拾你”,迫于妈妈的威严孩子回家去了,可孩子回家能有心情专心看书吗?我们很多的父母总教育孩子要爱学习多看书,可自己从来没摸过书本;父母总告诉孩子打麻将不好,可孩子总见你打麻将;父母总教育孩子别总玩手机、看电视,可你在家里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父母总教育孩子要文明、别讲脏话,可你总当着孩子的面做不文明事、讲不文明的话……所以我常说:“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首先你就做什么样的父母,对孩子多一些陪伴少一些抱怨”,如果每个父母都能用负责任的言行去无声的影响孩子,这种教育恐怕比一百万次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三、“以情养情”,人人都是有情感的。父母的情感最为真挚,神圣,对孩子不要刻意去隐瞒自己的感情,哪怕你想哭。父母要学会“动情”,如果你想表扬孩子那就不要扭扭捏捏,大声的表达出来,让孩子听到你天籁般的语言,看到你真挚的笑脸;当孩子做错了事别只顾着批评,更应该向孩子表明父母的感受,让孩子多学会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要只存于心底,需要更直接的对孩子表达,常常告诉孩子“宝贝,你是最棒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感受到多少来衡量。孩子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才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
四、互动中培养孩子。孩子不是教徒,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孩子们除了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玩耍了,我们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们同乐,这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人生目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我们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趣做个有情趣的人,并且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融入孩子们当中,与他们共同游戏,唱歌,聊天,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孩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我们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放松,丰富了生活,锻炼了身体,提高了智商,陶冶了情操。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言语的教说,更重要的是行为的影响,我们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改变、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如果有一天父母的成长速度赶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那么教育就要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