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日记(1)新兵蛋子

凡当过兵的人,每个人都有一段当“新兵蛋子”的经历。这是军旅生涯的起跑线,是懵懂少年到革命军人的过渡期。

参军入伍

参军入伍是我儿时的梦想。

1969年12月敲锣打鼓的报喜人员把入伍通知书送到了我家楼下,我接过通知书开心的跳起来高呼毛主席万岁!当年的邻居发小至今还会说起这件趣事。

69年12月我参军了

那一年我们一起参军的还有五位发小同学。

校长军代表和我们合影

奔赴军营

换上崭新的灰色海军65式军装,登上闷罐货运军列,在寒夜里开往神秘的目的地。寒冷的冬夜铁皮货车箱里格外的冷,仅仅靠一条新发的薄军被根本无法打地铺休息,刚认识的新战友刘军提议用他的被子做垫子我俩同睡一个被窝取暖。军列一路走走停停规避正班列车,乘坐了2天两夜的军列又换乘军用卡车终于来到安徽肥东县师范学校,这里是我们新兵营的集训地。

我们参军乘坐的铁皮军列

新的肥东师范学校

新兵营

师范学校在文革中早已停课,荒芜的校园显得落败,教室的门窗也已经损坏,外面下着大雪教室里飘着小雪,我们在地板上铺上厚厚的稻草,刘军把被子垫在下面,我的被子盖在上面,外面再盖上大衣抵御寒冷。新兵集训期间,我俩都是睡一个被窝,我和刘军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哥们。刘军的父亲是北京部队医院院长,他后来调去陆军军医大学习,任职胸外科主任医师,退休后享受副师待遇。

    新兵集训的过程是艰苦的,每天的队列训练,经常夜晚紧急集合越野急行军,弄得我们衣裳不整抱着跑散的背包,精疲力尽狼狈不堪。新兵每天的伙食费只有4角5分钱,我们都是年轻力胜长身体的时候,高强度的军训饭量特别大。伙食费不足只能吃最便宜口感粗糙的红米饭,2天才能吃到一顿肉菜……

种种艰难困苦把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学生娃硬生生的磨炼出能吃苦耐劳的新兵蛋子。

新兵营/左后二三


我和刘军在新兵营
2018年相聚北京

下连队

新兵集训结束了,我佩戴上了红色的领章帽徽,分配到了部队的基层连队~加工连。老兵们热情欢迎我们,连队都有养猪种菜来改善伙食,炊事班专门杀猪慰问新兵。我打了一大碗红烧猪肉 ,馋的我狼吞虎咽吃完肉还用半碗油汪汪的肉汤拌米饭吃了下去,饱了口福却害得我连续拉了五天肚子,那个难受滋味真是毕生难忘。

下连队的第二天,夜里在睡梦中被带岗的班长推醒了,原来轮到我站岗了。我起床穿上大衣,背上发给我那支只配备10发子弹的半自动步枪来到哨位,交接岗后开始人生第一次夜间执勤。我们连队的驻地就在太子山脚下,夜深寂静的山林里不时传出让人恐惧的野生动物叫声,我不由得拉动枪栓子弹上弹,紧握枪的手心都出汗了……

和我一起分配到三排七班的还有来自四川大巴山区农村的一个新兵。这个瓜娃子个头和我一样高,长得五大三粗相貌偏差,老实憨厚没读过几年书也不喜欢拍照,听他老乡说在家乡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但他却是个吃苦耐劳养猪种菜的好手,每天早晨起床号吹响,他总是第一个去抢门后的扫把,在洗漱出操前短时间内把营房打扫一遍。他还常帮我这个懒惰无能的城市兵洗衣洗被,哪怕双手冻得通红也豪无怨言。

为战友写情书

那个年代在部队最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家乡的亲友来信,战友们每天上午都眼巴巴的盼着通讯员发放去团部领回来邮件。瓜娃子拿着一封家信来找我,信里说家里给他说了一个对象,他很开心和我分享这喜悦。他穿上军装后自身条件提升不少,那个年代军人的地位确实蛮高的,终于有女孩子喜欢他这个瓜娃子了。

过了几天他又拿着一封来信找我,原来是家里给他介绍的对象主动写信联系他,信里写的内容不多,字迹工整,语句简洁,可以想像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农村姑娘。我又看了他写的回信,一张信纸仅写了三分之一,不但错别字多,语句也不通顺。这封信如果寄出估计这个对象要吹,在他的央求下我帮他写了第一封情书。很快姑娘回信了,她对瓜娃子感到满意,来信索要他穿军装的照片。我帮他写好了第二封回信,看到他竟然装进信封里是他一个一起参军老乡的照片,我疑惑问他这是啥意思?他说自己形象不佳,没有拍照,想用老乡的照片顶替。我立即让他拿出照片,严厉了警告他,没有照片以后可以补拍再寄,如果用了别人的照片,伤害了女孩的心,后果会相当严重。

瓜娃子用老乡的照片

当年使用的信封信纸

瓜娃子收到了第三封女友的来信,他向我抱怨说他对象每次来信写的很少,写不满一页信纸,我理解他的心情,帮他给女友写好回信后悄悄地在信封里塞进去2张空白信纸。没想到被他的女友误解了,来信责问他是啥意思,看着他可怜委屈的模样,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赶紧道歉并以他的口气写回信解释,但愿不要好心却破坏了他俩的感情。

人生中我第一次写情书却是为别人写的,自己有一个喜欢的发小女同学,她生长在知识份子家庭,聪明伶俐,是个好女孩。为啥不为自己也写封情书呢?我用心认真为自己写下第一封情书,那个年代的情书可没有情爱的言语,说的是部队的生活,未来的理想,还有隐晦的爱慕。写满了足足2页信纸。这封情书寄出后充满了期待和焦虑,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这情书就像漂流瓶一样永远搁浅在太平洋哪个无名的小岛……

桥头集加工厂

我被调往远离部队的桥头集加工厂,这里有部队专用的铁路和月台,部队加工厂紧挨着一个小钢铁厂,夜晚钢水出炉的情景很震撼,炼钢工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挥洒汗水操作着落后的设备浇注钢锭,微薄的待遇辛勤危险的劳作,真让人佩服。

走过铁路对面是一个南京军区安徽兵团新建成的磷肥厂,厂里的工人都是上海来的知青。厂新人也新 朝气蓬勃令人羡慕。

兵团磷肥厂的知青朋友

部队国防施工所需的物资材料由火车运来这里,卸货后一部分需要留在加工厂加工,有的物资直接由汽车连的车拉回部队的工地。我们加工厂只有十几个军人,搬运工都是请当地的民工。在这里我们相对比较散漫自由,军纪约束也比较宽松。在这里认识了从太原一起参军的李军,我俩有时会夜晚去看隔壁钢厂钢水出炉壮观情景。也会假日去磷肥厂和上海知青交流。李军退役后安排在太原二电厂,他在任工会主席职位上退休。

我和李军在桥头集

在加工厂有一个唐山籍的老兵班长,他负责木材加工带锯行车的操作,他管的搬运工里有个漂亮女孩,他对她特别的关照,我们吃包子改善伙食,他都会留下几个拿给那个女孩分享。部队有严格规定不允许战士在部队驻地周围交女友的。对这个老班长我们都心照不宣

加工厂的工作有时是很辛苦的,只要战机洞库施工需要,我们就要连续几天加班到很晚,还好我们年轻有力气,也有为国奉献精神。

荒废的桥头集军用铁路

陆军105医院

备战备荒要准备打仗,机场战机洞库在日夜不停的轮班施工,所需的物资材料加工也经常要加班工作到深夜。繁重的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我患上了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发热双膝红肿无法行走,被救护车送往合肥市的陆军105医院治疗。

合肥陆军第105医院

住院的第一天做各种检查,确定病症才能治疗下药。夜晚我双膝疼痛难忍,坐在病床上忍受煎熬无法入睡。值班的曹京楠护士来查房,热心询问我的病痛,按医嘱给我的打了一针,我才能安然入睡。小曹护士真是个好人,象是个小姐姐一样送医送药关心我的病情,还特意安排流质病号饭给我特殊照顾,很快我就病情好转红肿消退可以下地走动了!住院了15天里和医护人员也有了感情,我出院那天送给我一张照片,感谢小曹护士姐姐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了我,给我信心战胜病魔。

陆军第105医院住院部

出院通知书

左一陆军医院曹护士

新兵到老兵的锐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一年,70年入伍的浙江新兵已经下到连队,新兵蛋子的称呼不再专属于我们。我已从一名稚嫩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兵。

这时我接到了调令,前往卫生队报到,接任退伍的炊事班长。我打好了背包,乘坐来拉物资的太原兵白润辉的大卡车,前往在机场跑道边的卫生队驻地。透过车窗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桥头集驻地,思绪万千……早晨的军号声、夜晚的紧急集合、严格的纪律,战友的情谊,瓜娃子的对象,还有我那封装在漂流瓶里的情书……

相聚在厦门

这一路走来,在部队的磨砺下,我经历了人生的蜕变,收获了许多许多……

新兵蛋子/老兵油子

老兵的情怀是一生难以忘却的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