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老师的课,列举了一个“多动症”孩子的案例。这 孩子课堂上爱动,不好好听讲,老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判定孩子为多动症,孩子的家长为此非常懊恼。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学校会经常出现,老师的处理方式大抵相同——叫来家长领回去看医生。听了洪涛老师的解读,我们全然明白,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后果一定不同。洪涛老师的引导,不仅让那个孩子的家长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这些学员得到启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应该打开天心,以大爱情怀包容孩子,爱孩子。洪涛老师从“孩子看动画片十分专注”这一现象得出结论:这孩子没有多动症。老师只所以判定孩子患多动症,是他担心孩子会影响课堂纪律,这才是真相。
解决孩子“好动”的问题,洪涛老师太别有智慧了,他建议家长让孩子记录老师上课过程中的好与不好,然后回报给家长,这一招着实管用,孩子才坚持了三天,就让老师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产生了好感。不仅如此,相信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不光是不再好动,更重要的是会养成专心致志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
洪涛老师的这个方法,我想应该非常适合我们学校里的学生。对于一所每个班近百人的大班额学校,老师课堂上的视力所及根本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要求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学着做课堂笔录,应该是非常可取的,老师们只需适时检查笔记,就可以了解学生听课情况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好动,我们该怎么办?孩子天生好动,可因为孩子好动而找家长,这就有失妥当了。对于是否坐得住,先不说孩子,就我们成年人而言,老老实实坐上40分钟,能坚持下来的该有多少啊!想起这些,还是应该从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我们不能让学生40分钟总是坐着,应适时调整姿势,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游戏让孩子参与,让孩子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也可适当让孩子站起来听课,这样的课堂才体现了人本思想。
另一方面,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思考,孩子看动画片时为何那么专注,而课堂听讲却很容易跑神,好动呢?其实不难理解,如果我们的课堂像“熊二”、“熊出没“这样的等动画片那样有趣,如果我们老师讲课能像讲故事那样生动,那么我们的孩子的注意力一定会很专注。看来我们的老师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多从改变教学策略入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们不断地研究教学,积极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
另外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孩子的注意力分有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课堂上孩子貌似没有听讲,看上去他的有意注意不在老师的课上,或者眼睛没看黑板,可是当孩子在教室里这个氛围中,他的无意注意就能起作用,可是偶而老师提问,他也能对答如流,一语中的。所以我认为,学生获取知识不一定是在正襟危坐中。
作为家长,当你把孩子交给老师,你就同老师全然地融汇在了一起,此时不管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你都要和孩子一起全然的接受。要知道人生还会有很多的选择与相遇,而每一次的相遇都不一定是按自己的意愿而来。然而我们家长接纳老师,就意味着孩子能够亲近老师,而且家长对老师的恭敬与良性互动,会给孩子带来自信。
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听话或者恶作剧,面对老师的批评,智慧的家长一定会把这不利的因素转化成为教育的契机,而不是让事态发展的不可收拾。要知道,家长在孩子和老师中间,搭起的是一座通往成功大道的桥梁,而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