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了 1869 部电影长片, 超过 1800 次说‘不’” 。
14天评审,363天筹备,71年戛纳,122年电影史…… 这里是戛纳电影节掌门人蒂耶里·福茂的首部年度日记,从这个“全球最大电影节”内部,为所有人揭开戛纳金字塔的机密。
蒂耶里·福茂,“他的位置代表着巨大的特权”
蒂耶里·福茂,法国导演、制片人、电影评论家,但他最为人们熟知的身份,是戛纳电影节的艺术总监、选片委员会主席,那个站在电影节开幕红毯尽头的人。
2018年戛纳电影节开幕,他又出现在那个熟悉的位置。身处这个电影帝国名望、权力和传奇的中心,他的眼光和选择,一部分决定了一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后是会火遍全球,还是被"判了死刑"。
他也是优雅渊博和话题性的代名词。今年58岁的福茂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能和电影圈的每个人成为朋友,他明令禁止明星们在走红毯的时候自拍,认为这种行为非常蠢,也认为媒体提前观看参展影片没有必要。
从2001年开始担任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至今已经17年,在福茂写下这本日记之前,所有人都看到戛纳电影节的喧闹和光鲜,但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个世界上最盛大的电影节日,有多少人要为之四处奔波、疯狂工作。
《我与戛纳》这本年度日记带领读者进入幕后的中枢神经,从戛纳、巴黎到里昂,福茂毫无隐瞒地把十二个月的电影生活和盘托出,从他投入其中的生活方式到日常生活的描述。
福茂说,“我想谈论一份职业、一个时代及一门瞬息万变的电影艺术,我想讲述一个被广为庆祝、同时也被埋没的戛纳电影节。”
而读完这本长达782页的电影节年度日记,你会看见戛纳背后的电影帝国故事,那些真正热爱电影,为它献上所有时间和热情的人们的终身努力。
戛纳电影节,永不停歇的盛宴
从一个闭幕式到另一个闭幕式,363天里的每一天里,《我与戛纳》记录了有关电影的一切,带领读者进入戛纳电影节的中枢系统;从核心团队运作到评审团组建,从媒体大战到商业谈判,从私人选片到影展竞逐,更重要的是,从当年报名的1869部电影中完成官方年度选片,把它们带到万众瞩目的期待面前。
你将在这里看到一个戛纳选片者是如何工作的,一个选片者需要四处奔波,保持对全世界电影导演的关注。
福茂去世界各地的片场、剪辑室了解未完成的电影,把那些期待已久的电影吸引到戛纳电影节来,和威尼斯、柏林电影节和奥斯卡一起竞争。也会受到导演们扬言“再也不来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威胁。
科恩兄弟、阿莫多瓦、伍迪艾伦、侯孝贤、贾樟柯……无数大名鼎鼎的顶级导演在福茂笔下穿梭,福茂毫无保留的谈论这些世界上最著名的导演和明星,记录和这些金字塔尖的电影从业者们交往的有趣细节,还有他们之间发生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也写下了自己对媒体毫不留情的吐槽,怎样敲定评审团人选,确定评审团主席的过程,为了开幕影片和闭幕影片所做的努力,以及揭开神秘的评审工作制度。
日记描述了整个团队疯狂工作的场面。戛纳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任何人拍摄了一部超过一小时的电影,都有权利报名且一定会被看到。
福茂写下了日复一日、长达四个月的选片工作,每天至少看4、5部,多则10部,看片时不敢多喝饮料和吃太饱以免睡着,在众多烂片和平庸之作找到宝藏。“看了 1869 部电影长片, 超过 1800 次说‘不’”。
福茂在日记里记录了对当天所看影片的评价,这样即时的评论难得一见。他说,“一次出色的选片,得幸与电影本身;一次糟糕的选片,则是选片人的责任。”
书中甚至说明了他们怎样拒绝落选的影片,以及在最终的颁奖礼运行方式,怎样通知人们是否获奖。
这将是一次完美的幕后大揭秘。既是冒险的旅程,也是电影的盛宴,是向第七艺术和心怀信仰者致敬的杰作。
定制“电影胶片”书签,《我与戛纳》
不管你是电影爱好者,还是致力于电影创作的从业者,《我与戛纳》都不可错过,它第一次从官方角度解读了电影工业帝国的运转机制,又保持着热爱与赤忱。福茂用精妙有趣、充满法式幽默的语言,像一位电影节导游,带你亲眼目睹一届戛纳电影节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书里,福茂说,“如果一个人对电影书籍没有热爱之心,那么也谈不上热爱电影。”《我与戛纳》,所有爱电影的人和迷影者的必备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