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佛教传到中国,后来发展出了禅宗。
禅是什么呢?据说五祖弘忍快死之际,把弟子们召集起来,说要指定一个继承人,
条件是写出一首最好的“偈”,把禅宗的教义概括起来。
神秀作偈云: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慧能作的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最终弘忍赞赏慧能的偈,指定他为继承人,是为大名鼎鼎的六祖慧能。
在慧能看来,禅就是无。
禅宗是静默的哲学。在禅宗的最高意,什么问题也不能问,什么话也不能说,空掉了!
虽然空掉了,但又和最初的自然状态并不一样,这是一种有丰富内涵的空,先有满而后空,是从有心到无心,从努力到无须努力的状态。
修炼到最高境界的人,该吃吃,该睡睡,还是过平常人的生活,但又“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着衣,未曾挂着一缕丝”。对任何事都不存在滞着了,好吃不好吃、好看不好看,全不放在心上,因为达到了“无心”的状态。
这就是禅,可禅到底是什么呢?仍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
有些东西,你会本能地辨识出它是有禅意的,但你若明确言说为什么,却说不出来。禅是静默的哲学,一切尽在不言中。
《春去春又来》这部韩国电影,就带着这么一股禅意。
影片的构图相当简单: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庙,住着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寺庙建在水中,四面青山环绕,一条船,两扇山门,要进入深山,必须借助船划到山门处。
在山门沉闷的吱嘎声中,岁月缓慢而静谧地流逝着,流逝着,似乎可以一直流到地老天荒。然,一个女孩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里的静如止水。
曾经活泼调皮的小和尚进入了青春期,这是他第一次看见一个女人,本能的青春骚动不断在他体内奔腾,弄得他寝食难安,于是欲望、占有欲纷至沓来。
试探、挑逗、肌肤相亲,阳光下、山泉边、岩石上,小和尚终于完成了他从男孩到男人的涅槃,情欲之门一旦开启,便如山洪暴发般势不可挡、来势汹汹。
直到有一天,在船上偷情的他,被师傅逮到,把女孩赶出寺庙。
老和尚从来话不多,他一说就成了谶语,他对小和尚说:占有欲会给你带来杀身之祸。
但小和尚半夜偷偷走掉,老和尚也不阻拦。
十年后,小和尚成为了杀妻在逃的通缉犯,他带着满心怨愤逃回了寺庙。
人生的滋味,小和尚尝过了;人生的幻灭,小和尚也经历了。是时候师傅出手棒喝了,老和尚不由分说,一鞭子一鞭子朝小和尚裸露着的肉体抽去!
禅宗的修行中,一个人如果到了顿悟的边缘,禅师们惯于施展“棒喝”的方法,帮助发生“顿悟”的一跃。也许是用棒子敲几下,或向他大喝一声,棒喝的时机恰好,弟子就会发生顿悟。
一个人顿悟了,就觉得以前所有的各种问题,也顿时解决。其解决不是具体的解决,而是在悟中了解此等问题,本来都不是问题。
被暴打之后的小和尚面目平静无波,眼神清澈,宛如赤子。没有经历人世历练之前的小和尚,也眼神清澈,但这个境界是不同的。那时候的单纯,在诱惑面前可谓不堪一击;这时候的单纯,才变得笃定了。所谓“在你迷中,山是山,水是水;在你悟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若干年后,老和尚已经圆寂多年,小和尚也成了老和尚,又有一个小孩被送到寺庙来了,于是,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又进入下一番轮回……
三
忽然想起曹雪芹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慧能的偈就像个谜面,而曹雪芹的《好了歌》则是谜底。人生一场,不过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杨春艳:文青一枚,爱电影爱阅读爱写作,在《京华时报》、《羊城晚报》、《燕赵都市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追求清淡生活。 愿修成简单干净的心,写灵性真诚的文。个人微信号:cara9902. 个人公众号:杨春艳的番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