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教学是“润泽”而非“营造”。在润泽的教室里,大家安心的、轻松自如的构筑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起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润泽的教室、润泽的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的呼吸都何其节律一样自然、柔和。
2.课堂是“我”的更是“我们"的。在程翔导师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教课、不是讲课、不是灌输、不是附和、不是评价、不是控制、甚至不是引导,而是参与、加入、对话、协作、是息息相通,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创造的“向青草更清处漫溯”的生成性轻舟,是“坐看云起时”的自在自由,是行云流水的惬意和轻松'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活泼与自然。
3.好的语文课是在文化里浸泡出来的。程翔老师是读书人,是位学者,而绝不仅仅是教书匠,他是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去教语文。为讲《蒹葭》一首诗,他在背后研究了30多种版本的《诗经》,深入挖掘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是焚膏继晷“漂白了四壁”的读书习惯与学术钻研的体现,是老师与学者的完美结合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