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尖不商”对!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打错。
古时商人分为官商和私商,百姓在卖粮食时以一斗计数,官商是装满一斗并将斗口刮平,而私商是将斗口多累起一个尖,所以古时说的尖商其实是一种褒义,是用来形容私商给百姓更加多的优惠;其本质是顾客获益,让顾客能占一点点便宜。
从宋元开始,我国的商业文明就十分发达,“市”的出现,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得以大规模发展,不再受到官吏的管制。明清的商帮尤其发展,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名镇。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资本主义的萌芽,对君王的统治起到了威胁的作用。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就是最早提出重农抑商的举措。因为历朝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被打压,商人被歧视,被批判和贬低。这样的历史格局,使得商人变成了所谓的“奸商”,这其实是对商人势力的打压,对资本主义的歧视和抗拒。
“农工商”这个词相信大家都还应该听过,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商人依然排在农民与工人之后。
为什么呢?可能因为无奸不商这个词已经深入人心,商人就应该是奸诈的、充满算计的、是社会道德的底层人群。
原本的无尖不商,是说如果你不给顾客堆一个尖,不让顾客占那一个尖的便宜,你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商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商业文化。是给顾客超预期的满意体系,它也不全是精明的营销算计,它其实是一种经营的诚意,是我们商家和顾客之间相互的一种信任,一种心意,一种文化。
可惜慢慢地就以讹传讹,就传成了奸商。而且现在是大多数人都认同“无奸不商”,极少数能人知道其原来“无尖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