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太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幸福了。于是他们告诉孩子很多深刻的道理,别无二话。道理固然有用,孩子成年后走的所有的弯路,或许只是去求证父母的话是不是对的,她对感性经验会很执着。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孩子发誓说,有朝一日若为人父母,必不庖代下一代成长的任何一步,让她懂那么多大道理。我们的孩子,真是懂得太多了,这不由得让人害怕。为人父母,才学倒在其次,对孩子的陪伴、温柔、支持、尊重是最重要的。学不会这些的人,养孩子对他们而言实在会是一种痛苦,甚至双倍的痛苦。]
她能苦于自己愿意为之所苦的事情,说明她是自由的。欲望不长眼睛,对于不想有的欲望,她能克制在理智范围内,随时保持一种安乐状态,这是很难得的。这样她就可以把欲望集中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为之所苦并解除痛苦。
“物欲横流”慢慢地磨平了一些人的斗志,这样的情况下人是会逐渐平庸的。因为放弃不了过多的欲望,时常感到痛苦,为一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所苦,而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吃苦的能力是会受到牵制的。即便是从小学到高中一路不怕吃苦、非常努力的人,吃苦的能力也是有个极限的,为太多东西所苦,就必然会导致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好的状态不是这样的。长辈们说知足常乐,是在没有机会、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通过调整心态来将欲望控制到合理的程度。对于可改变的东西,就不该谈知足常乐了,而主动地为之吃苦是可以改变现状的。
大城市让人有了超出实际能力的欲望,这作为长期目标是好的,作为理想生活和审美对象是好的。而人可以为之所苦的,还是那些有可能改变的东西。我可以接受现在在基本生活方面是没有担忧的,甚至是丰裕的。人际关系和人生规划上面也没有大的摇摆,这是让我欣慰的。
之前有几个分心点,是我为之所苦的事情,我现在不希望它们占用我有限吃苦能力。我因童年的不完美、感情的脆弱、人性的弱点所得来之一切都融入在我今天所做的事情之中了,即便我不去想那些事,它们也一直与我同在着,我又何必自己劳心呢?既已客观存在,又为何不快乐地接受呢?
我感到快乐的时候,为学业所苦,便也能解救自己重回欢乐。生命本身是最大的快乐,也不知道人们为何时常感到痛苦,我所见的大慈悲、经历过大痛苦的人,都是时常含笑的。他们才可能将欲望集中于一个点,发大愿,行大事,在持久的乐观️中感受日渐丰富的思想。
所以我也可以试探性地说,一个人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好;一个人有多好,就有多少快乐。不觉得自己苦,将欲望集中于一点,这是通向自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