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的人,不代表他空无一物,读书的人,也并不代表他聪慧过人。读书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是私生活的一部分。选择阅读品类是一个人认知、价值观、志趣的体现。阅读既然是一种生活习惯,那就不能强求,任何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各种媒体上的书单也仅供参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似乎已经不太多见了。在视频、图片内容爆炸性丰富的今天,谁能静下心与白纸黑字相伴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都是人的基础能力。缺乏这两项能力,我们干任何事情都会有门槛的。跟常年健身所以身材好一样,阅读久了,人精神面貌的变化是可以看的到的。
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经常看文学的人,心思会比较细腻,对身边发生的事会比较敏感。他们更容易去为别人着想,这是因为他们在文学作品中遇见了太多的灵魂。不管是葛朗台这样的吝啬鬼,还是堂吉诃德这种别人眼中的疯子,读书多的人都见识过,他们看过大师笔下的故事与人物,因此对人性的理解更深刻,在生活中也就更富有同理心。
包容不同的价值观
读书越多,人越宽容,而读书少的人,在观念上则容易表现为保守与专制。我们经常听到说某人“三观正”。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是站在客观角度来评价其他人的三观的,他们通常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评判标准:和我的三观一样,你就叫三观正,和我不一样的,就叫三观不正。读书越多的人,越清楚自己的贫瘠,而基本不读书的人,反而容易认为自己的灵魂是丰盛的。
拒绝低劣文化产品
书籍、影视、综艺节目、游戏,娱乐圈资讯,这个时代为我们制作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某些产品内容肤浅,但特效技术极其精良,色彩绚丽,标题惊悚,开发者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你一旦进入就无法自拔。如果你已经接触,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减少。最震撼的是大数据运算,你拿起手机和电脑永远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
目标清晰
读书不是为了让我们超凡脱俗,过于脱离现实。读书提升认识,让我们明确努力的目的、意义。至于具体实施,要将这个中期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再将小目标分解为要素,最后根据每个要素制定每天的日程安排,这个日程安排要根据要素量化,才能督促自己,今天还有任务没有完成,不能懈怠。人生需要进度条,而这个进度条要你自己设置。虽然,我们在生活中能控制的东西少而又少,但是目标感和对自己做事进度的把控,让我们活得更踏实。目标和意义的赋予让我们一路负重前行!轻和重怎样选择?我们是否真的可以承受生命之轻!
学会独处
有些人就怕自己独处。这种孤独,残酷的惩罚着无处安放的肉体和灵魂。没有人能代替你活着,所有生命中该承受的都要自己承受。经常读书的人能够暂时把自己与这个世界相隔开,读更多的书与更多的灵魂交谈,汲取他们智慧的养分,最后变成自己的良药,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没有想过有一天父母亲人都不在了,孩子也羽翼丰满,展翅高飞了。换句话说世俗意义的点都消失了,你将如何自处?如果世俗的意义能剥夺你的一切,那么你就真的被生活碾碎了!
最后我想说:“终身学习,在阅读中思考的人都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