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的教育,
善待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愿我们的孩子,
拥有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人生。
再次听到李荣浩演绎的“小芳”时,思绪回到20年前的高三,我们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高大跟魁梧又扯不上,帅气跟英俊又扯不上,我想应该是才情吧,自我介绍时说:鄙人姓“牛”,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一个“牛”字,我们轻轻讪笑,父亲那一辈人很爱国,所以名中有“国”字,自小家境贫苦父亲希望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但也不敢奢望大富大贵,所以名中有“银”字(银子),课程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开始....
老师的授课方式更他人不一样,很少看书本,再讲到诗词欣赏时会跟我们介绍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及作者所处阶段,常拿作者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时作品与仕途受挫郁郁不得志时作品比较,再与同时期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作者做比较,作者的风格与性情让我们会有更多的角度有更深的认识。
记忆深刻的是“元稹”,就是那个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得元稹,纪念结发妻子的篇章广为人知,而在妻子过 世3月余就迎娶了表妹,这个神反转大大哈哈大笑。老师发表见解厚,我的理解:文字修养抒发的是当下的真情实意,不能代表更多。
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们看到情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都会觉得是个梗,要笑... 还有谁的男朋友是文人会写诗的那种,我们更要打笑,反正我内心是不喜欢写诗的文人的,我喜欢的是刚毅阳光的男生,呵呵。隔壁宿舍的班花跟她的诗人男朋友上演的刀山火海,爱恨情仇的故事总会让我们唏嘘不已,也可能诗人吗理想化浪漫化要的是激情燃烧吧,反正文人的世界我们不懂也不想懂,这弯弯路我们不走...
那时校园广播常会播放流行歌曲,什么《晚秋》,《小芳》,《大花轿》等等,大家也会跟着一起唱唱,一次老师上课讲歌曲《小芳》,我们当一首歌曲欢乐的唱唱,对主人公小芳来讲确是一段悲伤的爱情,最终得到是什么,是“谢谢你给我的爱,伴我渡过那个年代”仅此而已。接着老师又跟我们讲了一些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下乡的故事,还推荐了梁晓声的《雪城》...
老师把我们当一个成人一样看待,跟我们交流给予我们启发,很少说教,总是引导,引导我们对世界,对爱情,对未来的思考。老师会说:我最近看了谁谁谁的一本书描写了什么场景,我去出差特意去了那个地方站在那个地方往外看,是看到书上描述的一些场景...我们觉得有意思极了。现在看来我觉得我爱文学的心是被老师启蒙的,以前我也就看《读者》,迷《读者》从不读长篇小说,也蛮好,杠杠滴擦肩过少女时代读琼瑶那一拨,本来我情商就不行,再读琼瑶阿姨,那不得负数啊。
果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读大学没有男友陪伴,我的爱好就是图书馆,平时没课就看小说,考前就复习功课,也就一路走了下来。
夜听“小芳”回忆起青葱岁月,想起了老师,他们的公平与善良、真挚与光芒,会在你清澄的眼睛里映照出这个世界的模样,也会在你心灵里播种下未来人生的一个梦想。
良师也,益友也!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