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两部分

工作分两部分,临时取悦上司的部分(所谓“信号”),有意义产出的部分。

前者不需要成本、制度、训练就能感知,后者未必是能直接感知的,理论上一个理想的工作组织,设置职位划算,是因为这个职位能产生有意义的产出。也仅应该根据有意义的产出来决定工作评价与升迁,但达成这个“应该”所需要的训练、制度与资源,往往不是每个组织都具备的。这里的错配,是所有工作场景痛苦,和办公室政治的来源。

评价体系崩坏的话,更简单能感知的,也就是取悦上司的部分就会成为实际上员工被评价的标准,比如加班,比如跟风营销,很多基本上是摆个姿态。国企流行的那种送礼啥的也算。

通常临时取悦部分要求会被提出,是因为对长远有意义产出的评价体系的不放心。然后“看起来工作量不饱和啊,不如手头找点事情给他做吧”。

满足于单纯对上负责的临时取悦部分,有两大危害:
一,短期,借绩效评估有被干一把的风险,平时日程里塞了大量临时取悦性质的工作内容,不做立即工作态度堪忧,高频率地做就是从有意义的产出方向分资源。如果最后绩效评估依然坚持按最后按有意义产出部分来评价,那就是很干脆的关门日狗。用最近贵圈流行的黑话来讲,就是不能一边要求员工“Do the things that don't scale”,一边又要在季度末拿那些数字来问,没什么没有被 scale 起来。反过来这种局面下员工自保的努力会进一步僵化评价激励系统,比如死守档期、资源预算、部门职责范围等等来拒绝临时的派活,固定按这个模式运作的公司和部门,上下级需要充分依靠信息不对称斗智斗勇,项目评估,资源争取极其艰苦卓绝。什么创新者的窘境,船大难掉头都和这个有渊源。

二,长期,积累了大量无效的技能,通常那些临时取悦上司的任务并不进入公司的长期规划中,限制性的资源也只是时间,积累的技能和资源也都是限定这一家公司,一个上司的,在市场上的别处并不会有什么显著的价值。换句话说,你的流动性就会受限,于是就需要越依赖这些一人一地一时兴起的事项来刷自己的存在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无力跳出又为了自保的员工,就只能因地制宜地用手头的资源构建信息不对称,于是就会出现一个个挟流程自重的地头蛇。

最后,其实还有一类工作,大体上符合“取悦上司”类型的全部,但又不能说完全相同,就是部门领导为了粘合团队,保证这个职能部门正常运作发展,做出的很多临时性的努力。比如团建,内部沟通,职能出现缺口时自己顶,等等。这些事情对部门的产出并没有直接帮助,积累的熟悉和了解也并不是可以在市场上高流动性交换的资源(除非带着整个部门一起跳槽 lol)。如果这类工作不能被安全的评估、衡量、鼓励,换部门领导人的结果也就基本约等于所有员工大换血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常在公司内部听到各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抱怨。 有的直线经理在抱怨人力资源部门给他们招聘的下属不合...
    Ctrlbox可卓阅读 9,812评论 0 25
  • 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原书第2版) (领导梯队建设) 拉姆·查兰 (Ram Charan) 第12章...
    侯波尼阅读 7,257评论 0 10
  • 相信很多人跟小欠一样,深深沉醉于工作任务的美妙而无心敷衍同事间无聊的所谓情感沟通。那么同事一定要强行跟你尬聊时,该...
    菲撕不可阅读 6,910评论 0 2
  • 5个囚犯,分别按1-5号在装有100颗绿豆的麻袋抓绿豆,规定每人至少抓一颗,而抓得最多和最少的人将被处死,而且,他...
    博格体阅读 4,225评论 0 0
  • 这是我的第78篇日记,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爹,我今天特别想您。 有的时候想我真的不该在远离你的城市工作,如果在当...
    花儿YJ阅读 2,206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