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考试阅读题怎样提分?
按:时常听闻小学生家长抱怨孩子语文考试中阅读题不行,丢分严重,急着找老师补课提高阅读题得分。常见的说辞有:1.看着ta写得不少,可答不到点上啊!2.ta真舍不得墨水啊,几个字就把分值不少的题目给打发了!3.看ta的试卷,每道题都半对半错的,得不了满分啊!4.上回阅读题几乎满分,这回却没得几分,怎么跟抽风似的啊?确实,随着做阅读题要阅读的文章的篇幅越来越长,思想内涵也越来越复杂,学生阅读题得分不高的短板也越来越凸显。阅读题提分有招可想吗?通过加餐辅导,可以提高阅读题得分吗?怎样更快地提高阅读题得分?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有待专业辅导老师给予回答。今天,我试着回答一下诸位家长的疑问。囿于个人学识能力,以下纯属一孔之见,观点仅供参考。
这里说的阅读题,是指小学阶段语文考试中常见的记叙文阅读题。
探讨怎样提分,先要闹清丢分的原因。
依我之见,阅读题丢分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一、阅读基本能力不足。
阅读基本能力,包括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捕捉脉络语句能力等。
概括能力,就是将文章概要信息总括出来的能力,是宏观把握文章的关键能力。我们知道,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主干,有分支,分支上还有枝杈,枝杈上还有碎叶。(还有看不见的根,暂且不表。)面对一棵茂盛的大树,肉眼看到的往往是碎叶(另有未被遮挡的部分主干),至于说——主干的全部,主干包含几个分支——这些核心信息,往往视而不见。就一篇文章来说,读完之后,回想起来只是一些七零八落、散乱无章的信息碎屑。它们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性,缺乏严整的系统性。那么,这篇文章整体上在说什么,你就懵懂不知了。
分析能力,就是将文章切分开来、解释关联机理的能力,是深入解读文章的关键能力。从大的方面说,一篇文章分为一二三四段,哪一段是开头,哪一段是主体,哪一段是结尾,开头主体结尾是怎样关联在一起的,要会分析;从小的方面说,四句话构成的一个片段,哪一句是“主句”(简明扼要表达信息的句子),哪一句是“从句”(与主句配合,起到解说支撑作用的句子),哪一句是“合句”(回到主句,但又不能重复原话,所以要换个说辞,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言语闭合链。),主句从句合句是怎样关联在一起的,要会分析。
由此可见,概括能力是大处着手,分析能力是小处着眼;概括能力是观其表——主要部件有哪些,分析能力是理其里——部件如何严密组装。
捕捉脉络语句的能力,是达成以上两种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的抓手,属于阅读技巧的范畴。因为一篇文章,起承转合是有脉络可寻的。这些脉络语句,大到一段话,小到一个词语,就像道路上方的指示牌,错杂地融进了文章之中。如果只顾低头赶路,忘了抬头看看这些“指示牌”,越走越迷糊就成了必然了。
二、心智成熟水平有待提高。
就记叙文阅读题的文章来说,它的中心(刚才说的看不见的“树根”。)就是作者对于人生百态的感悟,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学生的心智成熟水平尚未达到对于某个为人处事道理的感触乃至把握领悟的阶段,文章的中心就进入不了学生的认识理解圈,那么,答题时“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就不难出现了。这也解释了——我家孩子语文成绩一向挺好的,为什么这次阅读题减这么多分——的疑问。因为这次所考文章的中心,超出了孩子对于人生道理把握的已知范围。
而学生的心智成熟水平,一般来说,女生优于男生,心细的男生优于心粗的男生。就是相同年级的孩子,其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像那种属于后来居上的“晚长”型的,或者属于“皮糙肉厚”的“钝感”型的,一时半会达到做阅读题时顺风顺水,是比较难的。
三、阅读教学和阅读题考试目标的错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平时的课文阅读教学,老师们训练的是学生敞开思路,发散思维的能力。比如对于文中一句话的理解,学生尽可以结合自己的阅历,发表各种各样的看法。老师还往往使劲表扬那些想法不同于大众,独到另类的学生。而考试阅读题的答案,可是定于一尊的。任何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答案,都会判为错误的。
有的可能说了:那为什么老师平时阅读教学不像考试时的阅读题一样训练一个标准答案呢?这不是明摆着麻子不是麻子——坑人吗?
莫着急,且听我说。平时的阅读教学,好比是自由体操;考试阅读题,好比是规定动作体操。考试阅读题,如果没有了标准答案,那就乱套了。考试的评估选拔功能,将成为空谈。可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得遵循先自由后限定的顺序。先放后收,是个普遍法则。拿学书法来说吧,你一开始就死抱着“柳体”学,是很难学有所成的。必须先广泛接触并汲取各家之长,然后发现自身情有独钟的一种体式,浸淫其中,方能有成。
考试阅读题丢分,一种情况是学生自说自话,觉得蛮有道理,其实是南辕北辙;一种情况是拿捏不准“自由中有限定,限定中有自由”的度,火候不到家。这后一种“火候”的锤炼,是硬功夫,需要明白人引领,需要量变积蓄,才能得遇质变。
四、对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感知不敏。
先说何为科学语言,何为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就是讲究表达的准确严密的语言。文学语言,就是讲究表达的生动含蓄的语言。科学语言求真,文学语言求美。
记叙文中的语言,就表达方式来说,包括叙述(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几种。大体说来,描写性句子是文学语言,议论性句子是科学语言,叙述性句子倾向科学语言,抒情性句子倾向文学语言。
一篇文章,既有讲究准确严密的科学语言,还有讲究生动含蓄的文学语言,还有倾向科学、文学语言的“四不像”语言。
常言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还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读文章,不同的语言形式,就需要调动不同的阐释逻辑来理解它,关注点、侧重点迥异,否则象棋盘里走跳棋——不对路数。
如此看来,如果缺乏厚重的语言感知能力——界限感不明,思维转换不力——那么,读得“半明不白”“似懂非懂”就是常态了。
五、阅读题答题术语不熟练。
若要做对阅读题,最基础的功夫在于运用你高强的阅读基本能力,对文章内容和主题做出到位的基本理解和归纳。然而,解答问题时,还要注意运用阅读题答题术语。比如承上启下、作铺垫、总结全文之类。不用这些术语,即使你说的意思差不多,也得不了分。当然,这些东西,必须要在理解好文章的前提下运用,而非堆砌罗列,用上就好。
学校老师对这些东西是很重视的,应考答题套路,会经常给学生灌输的。同学们只要好好听课,不难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重点来了,阅读题怎样提分呢?
明白了丢分原因,提分的解决方案就不在话下了。
1.紧紧抓住阅读基本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脉络语句捕捉能力训练不放手,这是基本功,常抓不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心智成熟水平,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成长节奏决定的事。外人,纵然是家长、老师,也改变不了。当然,我们可以做好引领成长、促进成长的“外因”角色。比如,我提倡学生多读成长小说,做好批注,就为这个。
3.阅读教学与阅读题目标错位问题,我在教学中,注重抓阅读题“标准答案”训练,训练学生明白何为“标准答案”,并且知道此“标准答案”是如何一步步经由思考、措辞等得出的。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4.训练学生对于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敏感度,我主张既要多读科普作品,打磨对于科学语言的敏感度,又要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当代儿童文学大家的作品),提高对于文学语言的敏感度。
5.答题术语不熟练,让给学校老师解决好了。
说明:以上所论,是针对具备了较高的自动化读写水平的学生而言的。至于那些语文学习的基本工具——字词量不足,字词熟识度不足——的底子薄弱学生,还谈不到阅读题提分这一层。奉劝还是先加强字词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