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专注,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孔子曰:追二兔者一无所得。
人的大脑其实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大脑需要时间调整的的。如果非得在两件事之间不断切换,其实两件事都不能很专注地去做,往往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面而已,效率非常低,又谈何专注力呢?
(当然,不需要过多思考的事情除外,比如一边打电话闲聊一边整理衣服)
因此,想要高效做一件事,就专心地把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
那么,我们如何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做到专心致志呢?
一,内在状态
充足的能量和睡眠
我们能够进行一些专注的任务,其实靠的是大脑中额叶的功能。
当我们不思考时,就是处于放松状态是,大脑其实是处于一种天马行空的状态。如果想去专心地去做一件事,大脑额叶就会抑制这种放松状态,让大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饥饿和疲劳使大脑处于低能量状态,直接影响额叶的抑制状态,难以集中精力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人们需要适当用巧克力等补充下能量,好让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下去。
作息规律
不仅要吃饭睡觉要充足,而且最好是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自控学有一句话话:作息是铁律。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睡眠、饮食、休息变得混乱、不规律,精力就会出现很严重的波动,工作状态、情绪状态亦会随之产生较大的波动。
比如午休,如果你有午休的习惯,最好每天都尽量保持午休的习惯,如果打破这种习惯,一会可以午休一会不可以,容易产生波动,那倒不如一直都没有午休同时保证晚上睡早一点的好。
身体是有节律的,越是规律的日常作息安排,身体会越适应,给人带来的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会越好。
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中,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最需要有保证,如果连这个都无法保障,就更别说其他的需求了。
中国近代幽默大师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笑话:“地球上只有人在拼命工作,其他的动物都是在生活。动物只有在肚子饿时才去寻找食物,吃饱了就休息,而人在吃饱之后,会立即埋头工作。”
作息合理,才能更加专心。
二、外在环境:
远离干扰
2016年一个调查收集了17个国家10000个白领的工作反馈,结果显示,随着现在工作的快速变化,工作环境的压力和干扰源都会导致大脑过载,并且统计结果发现,工作场所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源在逐年增加。这个调查发现,智能手机的使用是一个最大的干扰源。大部分工作的人每三分钟就看一次手机,或者差不多一天200次。
我们每个人身边的干扰不是一般的多,小至伸手可及的手机,大至身边人的随时的打扰。
专心工作被打扰有什么危害呢?
《被打断的程序员》(Chris Parnin)对来自86位程序员的10000份编程情景记录进行了研究。发现:
1.在代码编辑工作呗打断后,程序员需要10-15分钟来重新开始。
2.在编辑方法时被打断后,程序员只有10%的概率会在一分钟之内继续工作。
3.程序员可能每天只有2小时的连续时间未被打断。
工作中被干扰打断,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时间被白白浪费掉了。
如果你是想要学习,尽量选择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会让人的专注力提升;
如果你想专心工作,可以适当提醒同事自己需要不被打扰;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把自己的书桌/工作桌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不容易够得着的地方等等。
把外在环境的干扰因素减少,将有助于提高专注力。
三、辅助工具:
如果你内在状态调整得不错的,然后外在坏境其实也没太大问题,但依然无法专注工作,也许你需要一个工具辅助你。
番茄钟
番茄钟可以说就是为了集中注意力而存在的。我个人的话并不是每次都会用,如果我动力十足的时候我就会忘了它,但是我扭扭捏捏不愿意做事情的事情,就会用番茄钟来鞭策我自己了。
白噪音
如果环境有些吵杂,或者本身有些思绪,听白噪音是一个可以让自己静下来很好的方法。
用kindle替代手机电子阅读。
kindle现在几乎成为需要读书的人刚需了,它不仅有如纸质般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像手机/电脑一样跳出各种信息/广告而分钟。
用一些软件锁定网页或者手机,可以强制自己不去用它们。
欢迎补充。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想要工作更加高效,更好的利用时间,学会专心做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