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每学期末,大家都要对班干部进行投票测评。作为抓纪检的副班长,我既对班主任和学生科负责,又努力地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帮助,上上下下反映都还不错。可是从第一个学期开始,我就总是排在第二位,而且总是和第一名差一票。也就是说全班58名同学里,除了我自己,还有一名同学没有投我的票。从此,我努力地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希望那位同学能改变对我的印象,投我一票。但是,这样的情况整整延续了四年。四年不间断的努力,虽然最终没有赢来那张选票,但却让我有了不少的收获。
进入社会,残酷的现实一下子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想。在就业的路上,我四顾茫然。最终,我没有听从组织分配,因为去镇政府搞经济不是我的理想。这时,我自己选择了一个目标。在很多人看来,我的目标是虚无缥缈的。的确,艰难困苦的巨浪曾经一次又一次试图压下我的头。我曾经非常失落,也曾经悄悄恨过自己。这时,妻子对我说:“你知道吗?毕业分手那天,当你第一个踏上火车的时候,送你的57个同学都哭了。”我明白妻子的苦心——作为同学,她是毕业几年后,受了我不懈努力的感动走到我身边的。我心里很激动,也很振奋,因为57个人里,也有那个没有投我票的同学呀!为了同学的信任和妻子的鼓励,为了心中的那“一票”,我重又埋下头努力地工作,并尽力做的更好。
于是,想起了斯坦利·库尼茨——一位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进入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掠走了他所有的希望: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的无影无踪,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36岁生日的香槟也洒的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斯坦利的手下意识地伸进自己的口袋:“苹果!”他从绝望中清醒过来:“我还有一个苹果!”几天后,他终于走到了沙漠的边缘。当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土著居民救起时,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紧紧攥着一个虽然完整但已干瘪得不像样子的苹果。许多年以后,在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斯坦利的那只苹果,一定是信念的化身了。上帝在把他置于绝境的同时,也塞给了他一只救命的苹果。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把叹息的时间用来寻找这只苹果。
多年以后,生活终于给了我以回报。当妻子为我举杯的时候,她“郑重”地说:“你知道四年里,一直没有投你票的那个人是谁吗?”
我望着妻子,会心地笑了:“这么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喽!” (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