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洗钱的报道也不绝于耳。今天咱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第三方支付与洗钱风险。
案例:电信诈骗
首先,先来看一个案例,来自新华社的报道《电信诈骗赃款如何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洗白”》:
2017年1月18日,厦门的苏女士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其账户的377万元资金被诈骗分子转走。公安机关经1个多月才查清资金流向,诈骗分子最终将账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取现。
办案民警表示,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正成为电信诈骗团伙套取、漂白非法资金的“绿色通道”。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福建厦门、漳州、龙岩等地采访发现,徐玉玉案发生后,警方、银行、运营商加强了协作,诈骗团伙通过银行账户转移资金的通道被有效管控。但诈骗团伙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赃款案大幅增加,占当地电信诈骗发案数一半以上。 多地公安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诈骗分子越来越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赃款。“去年1月至3月,诈骗分子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赃款的案件约占诈骗警情的38.6%,而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这一比例达到68.9%。”厦门反诈骗中心负责人胡建跃告诉记者。“很大程度上,打击、防范电信诈骗是和犯罪分子在’赛跑’,不能及时查询、冻结涉案资金,往往意味着受害者的损失无法挽回。由于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与警方建立快速查询、冻结机制,公安机关必须通过其总部才能查询账户和资金流向信息,极大影响了打击成效。”
利用第三方支付洗钱的三个手段
犯罪份子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洗钱,通常有以下三个手段:
1. 通过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行的商户POS机虚构交易套现;
2. 将诈骗得手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在线购买游戏点卡、比特币、手机充值卡等物品,再转卖套现;
3. 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功能,将赃款在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多次切换,使得公安机关无法及时查询资金流向,逃避打击。
这里3个常用手段,涉及到了第三方支付的2个基本功能:网络支付和POS清算。接下来,咱们对网络支付和POS清算进行分析。
网络支付与传统银行转账的信息流变化
首先,咱们从一个场景出发:同行转账-李雷的工行账户转账到韩梅梅的工行账户。
传统银行转账的信息流如下图所示:
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息流如下:
从2个信息流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利用网络支付时,工商银行丢失了李雷转账给韩梅梅的真实信息。真实的转账信息,留在第三方支付的系统里。
再来看另一个场景:跨行转账-李雷的工行账户转账到韩梅梅的农行账户。
使用银行进行跨行转帐时,信息流如下:
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转账时,信息流如下:
通过信息流对比,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银行,包括央行在内都丢失了真实的资金流向信息。
而使用银行进行洗钱,其资金信息流如下:
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洗钱,资金信息流如下:
央行,作为反洗钱的领导和监管方,丢失了资金的流向信息。为此,便有了网联的诞生。
网联,即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按央行的规定,2018年6月30日前,网络支付业务必须通过网联平台进行清算。银行和支付公司不再直连。如下图所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网联的第二大股东——梧桐树投资管理平台,代表国家外外汇管理局持有网联清算平台的股权。也就是说跨境洗钱,通过支付平台转移资产到境外的行为,也将暴露在央行的监管之下。
POS违规清算
另一个洗钱的途径就是利用POS的违规清算。首先,咱们看下POS正常的清算业务,客户使用XX公司的POS机刷卡消费,银联或支付公司第二天将资金结算给XX公司,如下图:
最常见,也是打击很严厉的就是“二清”,已入刑法。如下图所示:
有些违规的公司将自己申请的POS机给别的公司和个人使用,自己当二道贩子,进行清算。
另一个有POS违规的业务是T+0清算。有些支付公司为了冲量,在当日交易未结清时,就先行垫付资金给POS使用商户。如下图所示:
最后一个常见的违规就是利用虚假交易进行套现,这也是常见的洗钱手段。如下图所示:
案例回顾:电信诈骗
最后,咱们在回到开篇的电信诈骗案例。
根据办案民警介绍,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办案人员,以苏女士“银行卡账户涉嫌洗钱,需要将资金存入安全账户随时接受审查”为由,骗她开设了手机银行账户,并将全部资金转入该账户。随后,诈骗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其账户信息和手机动态验证码,将账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取现。
这一起电信诈骗的资金信息流动如下:
从网银转入多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进行多次转账、消费、虚假交易,最后提现走人。而公安机关需要奔赴处于不同地域的支付平台公司进行调查取证,其难度可想而知。希望网联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多谢。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还望指点,共同学习,多谢多谢。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