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自己用这种方式记录了娃的所有成长,却忘了中间多少次的停歇,错过了多少,所以又重新开始流水账了,是真的流水账。
kick ball
嘟嘟自从学会走路后,基本每次出门都是连蹦带跳,跑的像风一样。每次全家走在外面的画风是爸爸肩膀或自行车扛着哥哥,嘟嘟屁颠屁颠跟在后面。
这无端增加了妈妈的愧疚感,又饱含自豪。
结果经历了一个暑假后的八月底,快2岁的娃估计“觉醒”了,每次准备出门还没到门口,拦在妈妈前面,抱着你的腿说“妈妈,抱抱”,这动作,估计所有的娃和妈都熟悉不过,这成长阶段谁都躲不过。
等妈妈抱了后,嘟嘟会亲密的用额头碰你的脸,像一只胜利的大公鸡,笑容灿烂。
妈妈会问“嘟嘟的脚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kick ball”,嘟嘟很干脆的说。
“那妈妈的脚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walk”,同样毫不犹豫。
然后两人开始了童谣“walking,walking……”
kick 哥哥
嘟嘟的物权意识在过完两岁生日,明显到来。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只要哥哥趴在妈妈身边,嘟嘟肯定会过来推“不要哥哥,不要哥哥”。
如果正在讲一本书,哥哥凑过来,嘟嘟会迅速把书拿到自己身边“我的书”。
甚至半夜醒来,看到哥哥在妈妈身边躺着或者哥哥的脚碰到了他,开始哼哼“不要哥哥,不要哥哥,kick 哥哥”,顺便拍哥哥两下。
在妈妈的解释中,哥哥遇到这种情况由以前的“不要嘟嘟了,把嘟嘟扔到垃圾桶”,变成了笑呵呵应对。
甚至哥哥开始帮妈妈“教导”嘟嘟:两人已经吃了一个冰淇淋了,嘟嘟哭闹着还要吃,哥哥偷偷告诉妈妈让给嘟嘟讲《肚子里的小火车》,妈妈照办,边讲哥哥边比划再吃肚子里的小火车会冻僵,问嘟嘟还要不要吃,嘟嘟摇头说不吃了。
吹牛奶
妈妈已经忘了嘟嘟什么时候开始说话的,说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依稀记得在哥哥7月份回老家之前,嘟嘟是这么叫哥哥的“di-di”,每次扯着嗓子弯着腰喊,不知道是姐姐还是弟弟。
然后喝奶由“奶”变成了“喝奶”,每次着急的自己拿奶瓶而且一定要自己加奶粉。泡好后,稍微有一点温度,会说“烫”。不过最近嘟嘟都是很麻利的打开风扇,拿着奶瓶去吹,估计觉得自己高度不够,会拿个小板凳站上去,边摇边吹,有模有样。
谢谢-叔叔
妈妈记得23个月大的一个周末,有事带嘟嘟打车出去了2趟,第三趟是去银行,结果司机走错路了,绕了好久,因为赶时间妈妈在下车的时候有点着急,抱着嘟嘟往下冲,听到怀里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谢谢—叔叔”。妈妈顿时百感交集,这是这两天妈妈每次下车的感谢,被嘟嘟这么快学到了。
所以,好多时候,孩子是用来影响的,不是教导。
洗马桶
虽然嘟嘟的小马桶在一岁的时候就搬出来了,最近才愿意用。有一次小便完,妈妈拉着他洗手,娃指着妈妈,看妈妈没动,自己去拉有小便的部分,偷懒的妈妈惭愧不已,赶紧动手帮忙。昨晚第一次也是很自觉拉出来倒,妈妈慢慢指导他怎么做,等第二次小便完,爸爸过去看的时候,嘟嘟已经倒完了,正在洗手。
开始调皮
妈妈每天下班刚进门,只要嘟嘟看见,毕竟又蹦又跳围着妈妈转圈“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妈妈问嘟嘟,今天有没有想妈妈,嘟嘟会说“想妈妈了”,再问“哪里想的?”,嘟嘟答“timbing 和嘴巴”。妈妈问timbing 在哪里,嘟嘟乐呵呵拍着肚子。
这个时候的嘟嘟开始调皮,哥哥玩的时候,会去“挑逗”哥哥,但是他的摸其实已经成了抓,注定会引发一场大战。或者含一口水往哥哥头上吐,然后哈哈大笑。
譬如昨晚洗澡时,把刷牙的水吐在了洗澡水,哥哥喊“坏蛋”,嘟嘟直接来一句“哥哥坏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问哥哥还要不要对嘟嘟好好说话,嘟嘟又来一句“哥哥棒棒”。
每次和哥哥抢东西,即使抢到了也会直接往地上一扔,不管是什么东西,大有一副不给我,谁也别想要的气势。然后一边是扔完淡定的嘟嘟,一边是哭叫的哥哥,妈妈每每拉架看到此又心疼又好笑,不知道这一出是从哪学来的,哪怕是他很想要的东西。
对于哥哥来说,他喜欢的东西肯定不会撒手,这也是两娃特质不同的地方。另一个,嘟嘟摔倒或哪里撞到,一般不吭声,如果真的很疼,哭一会就没事了。同样的情况,在哥哥这里,哭声会延绵不断,情绪持续一段时间。
哥哥
1买房子
四岁多的哥哥的7月份暑假是在老家过的,之前还怕他不去,结果一听回去可以吃冰淇淋,迫不及待天天催爸爸。
在老家每次视频不可避免在看手机,问看的什么,什么“港海直播”,妈妈猜想是个类似抖音的东西,没想到的是这个词语,在后来每次去海边,都会出现。
“妈妈,我们可以拍港海直播了?”
“拍这个干什么啊?”
“挣钱啊”
“挣钱干什么啊”
“买房子啊”
这目标听着怎么这么“宏伟”。
2严密推理
暑假哥哥回老家前爸爸承诺“等你回来了,我们就去住宾馆”,结果从八月底回来,到十一前,哥哥提了好几次也没见爸爸有啥动静,妈妈在做假期安排时,临时想起赶紧让爸爸定海边宾馆。
打算带两娃好好在海边玩,结果刚办完手续,哥俩看到了游泳池,兴奋的撒腿就往里冲。
妈妈和爸爸觉得既然来了,还是要去海边玩沙子的,加上早上泳池水凉,死磨硬拉到了海边,哥哥各种不愿意。后来又说他胳膊上的伤疤疼(被蚊子叮的),妈说那你别让海水碰到,哪怕爸爸同事家的哥哥刚好来了也不愿意一起玩。
过了一会,妈妈听到了如下一段话“伤口遇到自来水是不会疼的,遇到海水是会疼的,游泳池的水是自来水,伤口不会疼,所以我想去游泳”。不管伤口疼这个论点是否成立,推理逻辑还是很严密,妈妈无言反驳,明白了前面胳膊疼的原因,也知道任何语言无效,哥哥的目的终于达到。
3遵守规则
哥哥对楼下的健身房一直很感兴趣,自从带他两进去了一次,嘟嘟手差点被跑步机夹到,就再也不敢让进去了。
这几天哥哥又在提,我说门上贴了“小孩老人禁止入内”,哥哥说那妈妈可以进去啊,问题妈妈进去了,你们谁照顾啊,哥哥说“那你陪我们在外面跑”。妈妈没想到这么快解决问题,惊叹孩子对规则的遵守远远超过大人。
记得哥哥三岁时,有一次在公园看到卖糖葫芦的,刚好妈妈看到了城管在交涉不让摆摊,随口说了一句,结果哥哥怎么说都不吃了,看起来很生气,妈妈一直猜想应该是想要而不得又不能破坏规则的矛盾。
写到这里,想起周末带他们去游乐场,有一个转圈好多人坐一起玩的游戏,每次都需要有人推才可以转,看着小朋友很开心的自觉下来转,没有人强迫,不在乎谁一直坐,也不因为自己多推了而不乐意,感叹孩子的纯真无邪。
保护弟弟
两个娃不管在家里打成什么样,在外面的表现会让妈妈怀疑人生。
有一次在小区玩,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起了争执,结果一个小朋友动手拿着小竹竿打哥哥的时候,甩到了站在后面的嘟嘟嘴巴里,这是事后妈妈听外婆说的,妈妈当时在和一个阿姨说话没看到,却看到了哥哥撕心裂肺的哭着去“报仇”,嘴里喊着“嘟嘟流血了,你们打我弟弟了”。那个时刻的混乱,妈妈只记住了那个表情,至今难忘。
爸爸带哥哥去游泳,嘟嘟一直喊着要找“哥哥和爸爸”。
妈妈带哥哥早一步到了游乐场,哥哥心不在焉,一直问弟弟什么时候来,等嘟嘟来了,活力四射。
在小区玩,别人打了哥哥,在一旁不吱声的嘟嘟静静的观察时机,肯定会去拍人家两下。
想追忆更多,提取的却只有前一晚的画面:
关灯快一个小时了接近十一点了,两娃还在床上围着妈妈蹦,不时告状:一会不要哥哥,一会嘟嘟咬我手了,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大吼“不睡了都出去。”
一会迷迷糊糊听到两个对话:
“嘟嘟,哥哥陪你睡好不好?”
“好”
“来,头枕在哥哥胳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