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有青少年宫这么一个地方,记得自己读中学时就非常羡慕城市里的青少年有这么一个活动的地方。现如今,置身繁华的都市,领着孩子,却找不到一个好去处。
在每一个乡镇建一个图书馆,建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让周末孩子们不再是在学习中困顿不堪,不再置只是在电视机前眼花脑涨,不再只是在电脑手机前躬胸驼背,不再只是一个人在家寂寞无聊……有这么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里面各类体育设施俱全,音乐、美术、棋类、科学等各类活动室应有尽有,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朋友一起自发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与学习。在这个活动中心,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足球场,或许我们的足球就不会那么糟糕。在这个活动中心,我们的孩子不再只是中高考的专职考生,他们的生活里有更丰富的内容。在这里,我们的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前来依自己的专长担任某一活动室的指导者,家长和孩子都会受益无尽。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深知我们的初中生生活单一,留守学生居多。一个班的学生一般自动分为三拨,且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内活动。一拨为苦学,成绩优异型;一拨还算守纪听话,能跟着学习,但普通无闻,不被重视,胆小落寞;还有一拨为完全不学习型,在教室对空发呆,或闷头玩手机,一座一个45分钟,要么讲话搞小动作被老师训斥,或与老师起冲突,视教室为地狱,一下课则生龙活虎,不到铃响三旬不进来,面对他们,作为又要面对应试大环境的老师心疼而无奈,他们有时旷课在家玩手机,甚至熬通宵,白天在教室昏睡一整天。学生们生活单一,思想茫然,老师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大多一味追求成绩。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自然不知所从,很多学生模仿成人吸烟,打牌,恋爱,连周末他们也没一个好去处。
放眼现在的乡镇,八十年代还有一个新华书店,现在却不知所踪。偶尔有一间什么书社类的书屋,学生大多租看一些魔幻的网络小说,青少年极易沉迷,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这么些年来我尽我所能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教育每一名学生,尽量让他们青春不留白,青春无悔。对于农村的孩子,或许初中毕业,他们一生的书就读完了,就开始步入社会进行艰难的谋生。每送走一届学生我总叮嘱他们“做个好人”,祈愿他们能有美丽多彩的人生。而九年的读书生涯又真正让他们收益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的餐饮娱乐业迅猛发展,大型购物中心一个接一个的开,却没有一个青少年适合的去处。今年春节,我们就有某班学生学着大人去洗浴娱乐中心开房,完全是成人的一套休闲放松方式。各行各业投资了那么多财力构建各种设施,为什么就没有人考虑青少年的成长呢?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又有谁曾关心?影视作品要么是适宜幼儿的动画片,要么就是成人作品,电台也没有一个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文学作品更是匮乏,就是不谈什么活动设施了。可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有的大人们,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给青少年一方活动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