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念动,常在所忽之时,以情感之生,不必先有其行,心生一念,而后志为之移动、气为之使;人念既纷,恶心以启,此由人欲之害性也,修道者必先慎焉。
这句话说,当一有了个念头,其实在还没有行动的时候,情绪就已经开始滋生了。所以情绪是从哪来的?念头啊~~那念头是从哪来的?既然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每天和身边的人交互,和社会交互,和环境交互,就不可能不动念。
这周发生了两件事情,自己处理的都不美好。事情发生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然后引发了一些列的行为,因为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对方给我的反馈又让自己非常不爽。之后去回顾这个过程,其实是自己那个“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的念头就不诚…… 以及没有去想对方会如何和自己互动。这至少给自己两点启发:
一是在念头和行为之间以后会加上一个评估阶段,这也算一种“止”吧,多思考多琢磨其实就是一种推演的方法。这样练习一年下来,有很多不合适的念头自己也就会慢慢消失啦。
二呢,想起小的时候和爷爷下象棋,他经常问我“你能看到几步”? 那时不解,问他什么意思。和爷爷下了一个暑假的棋也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所谓格局也好,目光长远也好,推演世事也好,都是掌握了对手的模式之后,自己去调整自己的策略,击败他或者互赢或者让他舒服。这盘对手棋,小到和伴侣,合作伙伴,大到和社会,世界……体贴的伴侣,成功的投资人,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宠辱不惊的老人家……他们都是棋桌上那个看见模式的赢家。
所以,人生需要陪练啊~ 棋逢对手才开心啊~
下次再要去做什么的时候,不妨用三秒钟想想,这个愿到底是谁的愿?这个愿的结果可能是什么?自己怎么调整去如愿?
返本复始真是一件累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