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工作坊回来已经一整天了,因为直接下了火车就飞奔去上班,感觉有些疲累,但昨天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有一些想要记录下来的冲动。
昨天下课后和同学们吃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身心皆被滋养,每次跨越那么远的城市却不感觉奔波,我想,是因为我的身心被照顾到了吧。在两天的工作坊里经历了太多的让我感动,又让我几欲落泪的故事,深深引起共鸣,无奈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看着其他同学热烈的回应,也只是在心底默默的赞叹。
我一个人坐在动车卧铺上,想要慢慢去梳理课堂上的各种感觉,各种触动和收获,我记得印象尤深的几次是在课堂上触动到我内在的时刻,第一次是在和王同学的小组练习中,讲了自己最近发现自己人际中互动的一个很重的模式,感觉自己似乎常常在关系比较在意的人面前,比较难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当自己真的有某个需求鼓起勇气提出来后,对方稍微的一点点怠慢就会让我觉得深深的受伤,于是我会立马缩回我的盔甲里,准备依靠冷战,愤怒来攻击对方,而后自己默默躲起来偷偷掉眼泪。刚好参加工作坊前,因为需要把自己心爱的狗狗托付给朋友照顾,好不容易有求于人一次,却似乎感觉到被拒绝的伤害,当同事表达出家里太小不太方便,让我赶紧想办法;当知道姐姐老公在家姐姐却完全没提帮我去沟通;当自己当做特别好的朋友的人想要被安慰,第一句话确实,“额,你不会要我带你们家月月吧”……我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似乎被伤了无数次,终于放弃沟通一个人默默地躺在枕头上掉眼泪,眼泪大颗大颗地滚出来打湿了枕头,那种被拒绝,被最亲最爱的人伤害的感觉太过强烈以至于完全无法思考,直到有那么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我才发现,也许,这个伤害不在于他们对我的回应,而是我内在哪个部分受伤很久了,我回想整个过程,他们也许不是不想帮我,也许他们只是以他们的方式,惯常的方式在应对着,在乎自己老公的姐姐,和往常一样是比较重色轻友的,特别好的朋友本来就是一个以抬杠贫嘴为乐的人,大家平时打打闹闹,她或许根本就没有觉察我当下那刻特别需要她的安慰,我猛然止住了哭,我才逐渐发现,我根本就在还没有正式提出我的需求,我真正需要别人做什么的时候,就在头脑里建构了一副别人不爱我的故事。
我慢慢开始探索,这个不被爱的故事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因为自己是计划生育外的孩子,而奶奶一直重男轻女,所以自己一直内心会有很深的愧疚吗?觉得自己似乎没有满足这个世界的期待,没有被这个世界太过欢迎;还是因为自己因为爸爸在家太强势太暴躁,所以心疼妈妈,想要做一个特别乖的,懂事的孩子去安抚妈妈;或者是那个稍微不小心就被爸爸呵斥,不听话就被打的那个再也不敢顺着心意去生活的自己,我一点点的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我不知道具体是因为哪一个部分,我只是知道,我因为觉得自己给家庭增加了负担,所以小时候似乎就暗暗告诉自己要多赚钱,要努力,要证明爸爸妈妈生了我是值得的。也许就是这样小小的种子吧,才让我发现,我原来小时候就认定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因为身份,因为被打,被骂,被比较,被否定,或者是,因为太想要妈妈快乐,成了那个心疼妈妈的乖孩子,可是越懂事越压抑自己,越渴望被妈妈看见,却越来越感觉委屈,慢慢成为那个不需要被妈妈操心的孩子:姐姐脾气大,所以我要让着她一点,姐姐比我懒,所以我要勤快一点,姐姐没我认识人多,所以我要帮姐姐留意男朋友,姐姐挑食,所以瘦肉多给姐姐吃一点……也许这个才是我在关系中,很容易去计较的原因吧,我计较那些我以为关系并不如我的,却得到我更亲近的人更好的对待的人;我以为那些付出没我多的人,却得到我在乎的人更多的被满足的互动;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似乎最近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都遇到了类似的情景,才让我惊觉,我原来是有这样的根深蒂固的固有思维和模式的。
在卧铺上边写边偷偷忍住哭怕被人看见,一晃就写了七页,老师说的自由书写,我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写完后,我突然有一种后背发热的感觉,我有一个冲动,既然我都没有清楚的提出过我的需要,那我是不是可以平静的不带抱怨也不试探地去提出我的请求,别人可以满足它也可以不满足它,而我也不用因为别人的回应,而攻击或者逃避。我猜想,如果我再次和前一晚那两个我在意的,我认为拒绝我和伤害我的人去确认我头脑中编辑的故事,事实会不会不一样。那种热腾腾的血在我身体里翻滚,我要为我自己去核对一次,即便受伤,我也不能因为害怕而一直活在自己的老旧模式里,我恨死了那些我似乎只能是一个受害者的角色,我要为我的人生,勇敢地,努力地活过来,我要拿回我人生的自主权,我不要再活在过去的创伤里,我要往前走,成为一个勇士,一个创造者,而不仅仅只是受害者和拯救者,我想我的生命可以多一些我自己有意识地选择的故事,而不是只能像个老唱片一样,在同样一个地方不停的跳针!
我趁着那股力量,打开了微信,有点胆怯而虚弱地按下了几个字:在吗,我想找你确认个事情,这个对我很重要!两个人的微信都没有及时地回复,洗漱完,我忐忑地回到上铺,开了手机,那个说家里小的同事回复了过来,“怎么了?”“我想问你一件事,就是前天我如果单独问你是不是可以帮我带月月,你会帮我忙吗?诚实回答就好,不用想太多。”发送过去,也许是太害怕结果,我关了微信,接着躁动不安的鼓起勇气拨通了那个特别好的朋友的电话:
“亲爱的,我想和你确认个事,这个事对我而言很重要”
“嗯,怎么了?”
“我就是想问下,前晚,假如,我是说假如,(因为我当时确实只是想要你安慰我,我没有想你帮我带狗狗)我真的没有找到人帮我带月月,你会帮我带吗?”也许情绪太过激烈,当我一开口问我就开始哭。
对方有点始料未及,但是还是很坚定的跟我说“会啊,我当时就已经做好了要帮你带月月的准备啊”
“那你为什么当时是那样子回我的呢”
“因为我觉得一开始就答应多没趣啊,而且你最佳的人选不该是我吗?你姐姐没回来,似乎也不太乐意带,你跟我又不远,你的人选里不该就是我吗?”
后面我们还沟通了其他的很多当时和我姐姐部分的对话以及我的情绪,我只记得她其中一句话让我很触动“你后来没找我帮忙,我还有点小失落呢,因为感觉你不需要我!”
天!我是第一次亲耳听到,原来接受别人的帮忙,让别人来帮你,对于别人也是一件很让对方觉得被需要和被重视的事!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能欠别人人情,因为会感觉不好意思,会时刻记着想要还回去,也许这个也是我认为自己不值得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吧。我和她说,我听到她这样说,我很开心,也有点感动,那边拍拍屁股说,嗯,你开心了我就放心了,那我洗澡去了。
挂完电话,我看到了同事在微信上的回复:
“emmm,我家真的太小了,没法带狗狗”
“但是,如果你真的需要帮忙,你也放心我的话,我是愿意去你家帮你带月月的。”
看到回复,有点诧异,原来,有些需求的满足,也可通过双方的讨论最后达成一个彼此认同也乐意的共识的。
我回到:“所以说,如果我当时实在没办法了,然后我来问你,你是会愿意找到一些平衡的方法来帮我的,所以你第二天才会再次和我确认月月放在哪里,是否安好是吗?”
“嗯”
“恩恩,我明白了,谢谢!”对方回了一个胜利的表情。
两件事处理完,我的心暖暖的,那种被伤害,受伤的感觉不见了,我想,那个一直觉得别人在拒绝我,我不重要,别人不愿意在乎我的部分,又再一次地因为这次鼓起勇气的核对,因为这次行动,减少了好几分,我想,我真的,已经在我头脑里编了很多年的故事了。我很开心,开心自己的决定,不然,很有可能因为这份被拒绝的受伤感而慢慢和对方疏远,最后形同陌路吧。
周老师说,“能够在对方面前呈现最脆弱的自我,这就是亲密关系”,我想,我有点明白了,也许是因为我太相信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才想要很多外在的形式,证明,付出,拯救……而当我能够确信我是值得的,我才能给予别人更多的爱和支持,而这份爱,首先,不在别人那里,而在自己心里。如果抱着不被爱的信念,再多的爱也无法收回来,这一次,我想要把这份爱收回来,收回到自己的心里,等到心里满满的都装满爱的时候,再去分享给爱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