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大学得以焕发新生,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并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这样一位学界泰斗级的人物,却在《我的读书经验》中提到“我没有什么成就,就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这份谦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蔡先生认为自己读书不得法的地方,其实也是很多人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以自己为例,用最真挚的表达方式告诉我们该如何读书。
一、读书要专心
蔡先生提到的“读书专心”,并非注意力的集中,而是对于阅读书籍的深入和专精。正如先生做上海美专校董时的题赠:“闳约深美”,其中“约”、“深”的意思就是对“读书要专心”的解读 —— 在博采的基础上慎重选择,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而要学有专长,深入虎穴得虎子。黑塞也曾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提到,“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就是因为这些人对已读书籍不断研究、不断思考,让每一次的阅读都更加深入,不断收获新理解、新认知。
将书读精、读透,可以做“泛”但更需要做“专”,是蔡先生提出的第一个读书经验。
二、读书要动笔
蔡先生提到的“读书勤笔”,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做笔记、做摘抄。这同样是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读的时候兴奋无比,读过之后一忘不止。不动笔的后果,就是既无法记住作者的观点,也无法记录自己的想法,无法形成与书籍的有效对话。当自己想重新找到某本书中的某个信息时,却仿佛大海捞针无从下手。蔡先生也提到虽然有“索引”等辅助寻检方式,“但断不能如自己记别的方便”。就是源于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理解方式,只有使用自己最熟悉的笔记方式,才能更快速、更方便的帮助自己,随时从任一阅读过的书籍中找到想要的信息。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教给大家很多做笔记的方法。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在提升阅读理解力的同时,让大家学习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检索方式。
勤动笔,做标注、做摘抄,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做笔记,方便随时查找任何信息,这是蔡先生提出的第二个读书经验。
蔡先生的文章并不长,但短短数字却给了我们读书上最有效的两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