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基原】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的干燥成熟果实。
【异名】八菽,刚子,老阳子,猛子仁,双眼龙,巴果,八百力,芒子,红子仁,毒鱼子,貢仔等。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成分】本品含巴豆油60%,蛋白质约18%。还含一种称巴豆毒素的毒性球蛋白,以及巴豆甙,生物碱,ß-谷甾醇等。
【功用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痂,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等。
【药理研究】
(1)对消化系统有催吐作用,并能刺激肠粘膜,导致炎症反应及促进肠蠕动。
(2)对血液系统可使血小板中环磷酸鸟苷浓度增加,致血小板凝聚。
(3)有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等。
【中毒表现】巴豆有毒,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主要表现为:
(1)口腔粘膜红肿或水泡,糜烂,咽喉及食道有烧灼感,流涎,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大便呈米泔样,重者可有呕血和便血。
(2)由于脱水可引起急性肾衰。部分病例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中毒加深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
【中毒救治】
(1)立即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并予冷牛乳,蛋清,冷米汤等保护食道和胃粘膜。
(2)静脉输液以促进毒物排泄,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3)用黄连,菖蒲,绿豆等煎汁服,或用芭蕉叶榨汁饮服;皮肤红肿灼痛用黄连1.5克泡水涂搽。
(4)对症处理包括解痉,止痛,吸氧,抗休克等。
【临床应用】
1.泄 泻
(1)王肯堂年八十,患脾泻。群医认为年高体衰,辄投滋补药,病益剧。中梓视之,曰:公体肥多痰,愈补而愈滞,当用通利药涤荡之,能勿疑乎。肯堂亦精医,曰:当世之医,惟我二人,君定方,我服,有何疑焉?中梓乃用巴豆霜,下痰涎数升而愈。〔俞宜年.天津中医.1988;(1):44.〕
(2)王某某,女61岁。1983年7月22日初诊。腹胀溏泄,时轻时重5年,每因油腻,肉食,生冷诱发。西药抗菌,和胃消食或可取效一时,而中药健脾和胃,涩肠止泻则反其疾,痛苦非常。体弱倦怠,唇口色青,舌淡苔白,脉沉而滑。给巴蜡丸49粒,每天空腹时囫囵冲下7粒。第4天起便次递减,质转硬,药服完后,大便1天1-2次,成形。后以香砂六君子汤5剂调理,病告愈。
巴蜡丸即黄蜡包净巴豆仁而成。〔赵会文,等.四川中医.1986;4(2):55.〕
2呕 吐
王某某,男,49岁。1980年10月24日就诊。据云,11岁时饱餐冷肉出现呕吐,泻痢,腹痛阵作,周身瘙痒起小丘疹。此后每食猪肉则旧疾复犯,甚感痛苦,遂违心忌食。今赴友人喜宴,旧疾复发。检查:痛苦面容,神志清楚,面色苍白,频频呕吐,周身呈团块状荨麻疹样丘疹,胃脘胀痛,舌淡苔腻,脉缓。暂用西药对症处理,给巴蜡丸49粒,每天空腹时囫囵冲下7粒。连服7天后,泻下败卵样黏液便2次,后服理中汤加焦三仙3付调理。随访至今,虽常食猪肉亦无不适。〔赵会文,等.四川中医.1986;4(2):55.〕
3胃 痛
任某某,女,43岁,农民。1982年8月11日初诊。自诉11年前,因劳累饥饿暴食小红薯干约250克,当天即感胃脘不舒,纳减,次日胃脘部出现绞痛,吐酸嘈杂,经治疗好转。此后每遇冷食即胃痛,甚则昏扑倒地,冷汗淋漓,气微欲绝,迭经健脾养胃,温经散寒等法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此次发作缘于前日饮食不慎。脘腹胀痛拒按,呻吟不止,面色黧黑,体质瘦弱,脉弦右大于左,舌苔白腻,给巴蜡丸49粒,每天空腹囫囵吞下7粒。又用人参健脾丸3盒以善后。追访2年,健康无恙,体力日增。〔赵会文,等.四川中医.1986;4(2):55.〕
4冷 秘
何某某,男,3岁。1983年4月23日就诊。大便秘结4天,饮食即吐2天,无腹胀腹痛。检查:患儿神萎面白,四肢欠温,腹软,不胀满,喜按,未扪及痞块,舌淡苔白润,症属冷秘。治宜温通开秘。用温脾汤加芒硝,六磨汤加附子各1剂,西药用导泻药,已3天病情如故,遂转余诊治。余思巴豆性烈,擅长振奋肠道功能,乃用棉布,内铺棉花包巴豆捣如泥,取渣约一挖耳匙,拌适量蜂蜜用温水送下,约2小时,大便通利,呕吐即止,遂服热豆浆,并以理中汤和五磨饮子善后。〔刘明述.四川中医.1987:5(7):29.〕
5.面神经麻痹
(1)董某某,男,57岁。1985年5月21日就诊。患者在外开会夜卧感寒,晨起发现口角歪斜,右腮不能鼓气,言语不清,说话,发笑时更甚。检查:口角左歪,右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治疗:取巴豆1枚,将仁剥出压碎,敷于右侧颊车穴(可配合热敷)。1小时候感局部灼热,保持1天后,症状明显好转,3天后完全恢复正常。〔刘建文.四川中医.1988;6(3):30.〕
【按语】面瘫的确切病因未明。通常认为是由于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遭受风寒侵袭,气血瘀阻于经络,筋脉失养而致。巴豆辛热能破癥瘕积聚,外敷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促使病变恢复。
(2)舒X,男,47岁,农民。患者1987年12月5日因外出受寒,次日清晨发生口角歪斜,遂来诊治。检查: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右眼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流涎,面肌牵向左侧。用下法治疗2次痊愈。
治疗方法:用大巴豆4粒去壳,鲜生姜6克共捣烂如泥,外敷患侧下关穴,用胶布固定,待敷药部位烧灼难忍时将药物去掉即可,局部可出现红色丘疹和水泡,一般不需处理,若水泡严重可按无菌操作法沿水泡下缘抽出液体。一般治疗1-2次,间隔时间3天(以丘疹,水泡消失为宜),可收到满意疗效。〔胡达坤.湖北中医杂志.199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