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内生
去年年底参加了油气田开发组的交流。以一个门外汉的角度去评定各个汇报的课题好与坏。对比了多个报告,不难看出汇报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个是演员、专家和生产组织者。
演员型,表演系,拿着别人的东西来念一念,可能是口齿伶俐,形象好气质佳吧,也可能为了评职称混个脸熟吧。
专家型,守着自己的岗位那滩东西,把很多的原理呀,底层的一些实验过程讲的非常详细,公式也讲了很多。
生产组织者,从宏观布局上,到具体研发的各个层次上,从生产到经营到成本核算,各个角度分析其原因、背景、趋势;技术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是生产单位,更重要的是成本的核算,经济的考量。
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西装革覆的正式汇报,可以是即兴的临场的发挥,也可以是茶余饭后的闲聊。一次交流一次机会,一次与外界连结的机会,一次让人了解自己的机会,一次展示自我思想的机会。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他交流的主题,反映他对世界认识,由内而生,总体反映出个人的站位和全局观。是站在某个的岗位角度,还是整个站在这个企业的角度?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从整个生产组织经营过程?
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让别接收我们的观点或是技术。那在交流过程,怎么达到高效交流的效果呢?
一次交流、汇报是一个提升过程,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剥离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指导实际生产。因此提炼出简单、易懂、好记、易操作的名称与概念是必要的,从而推而广之。推广的套路是,寻找一个便捷、可靠、成本低的解决方案,以便于广而告之。
交流的套路是什么?
从生产实践中反思、总结出经验,将经验抽提成理论、标准、方法,指导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或是推广到其它部门、其它领域。
纵向上各个层级:国家、公司、生产环节的意义与诉求有没有考虑到?
横向上各个领域:技术、管理、成本、价值、操作各个角度有没有评价?
时间维度:时代的企业,企业当下的目标,企业当下的愿景?一代人的时间,跨越几代人的布局?
是内容的堆彻?还是在“道法术器”各个层面上的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