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宋东野,大家也许会想起他的成名曲《董小姐》,《斑马》,《鸽子》,可我最喜欢的却是他的那首《安和桥》,在我单曲循环的歌单里这首歌必不可少。宋冬野苍凉清远的声音,伴着马头琴、钢琴与大鼓交织点缀的旋律,听一首《安和桥》,从南到北,总会勾起今夕过往的怀念,不管你此刻是欢喜还是忧伤,总有一些故事会在不经意间想起。轻盈的鼓点声,像是灵魂的栖息地上清风散着花香,青春和梦想都在此驻足。那和着雨声的风铃,已分不清是为谁而起的笑和为谁而落得泪。也许会是某个人亦或是某一段青葱或沧桑的岁月,那些脸庞早已模糊,就连那个叫“自己”的人或许都已陌生,但还是不由自主看了一眼再看一眼,只为在那一抹似曾相识间拼凑出一个熟悉的微笑。
关于这首歌还有一个故事!在宋老师三岁的时候举家搬离了安和桥住进了三环,对于我们许多80后都有着相同的记忆从小被奶奶或者姥姥娇声惯养着。几年之后由于他的奶奶受不了城市的气氛 又回到了安和桥居住,而正在上学的宋老师就把他课余的时间和最美的年华留在了那里。后来开始做音乐的宋老师一直想写一首歌来祭奠自己的青春但碍于情不知所起而一直搁浅着,直到有一天他和朋友去偏僻的地方游玩,正好路过安和桥,车没有减速,从南向北开,他顺着风景和新修的地铁站看着安和桥,热泪盈眶。尽管物是人非,但是那座桥还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就像宋老师的奶奶和他的青春期一样。西北五环路从安和桥的上面飞驰而过,其实也并没有带走什么,桥下的水还在流,而且比以前清澈了很多。坐在车上,找出一杆铅笔,在一个破本子上写下这首歌的歌词。
音乐这东西,开心时入耳,难过时入心。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旋律好听,而是因为歌词写的太像自己,但感动自己的不是歌词,而是你生命中关于这首歌的故事。
让我再看你一遍,从南到北,可是五环的路已蒙住了双眼;
让我尝一口秋天的酒,在城市怀念你,当你再也回不来;
那个抱着盒子的姑娘已去了远方,那些勉为其难的梦想已随青春搁浅。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遗憾和遗忘,南来北往的人总是带着自己的故事远行,去把万水千山走遍。
一首歌,听出亲情、想起爱情,怀念青春、伤逝梦想,那些错过的、远去的,亲人和爱人、青春与梦想。
曾经看到过宋冬野在新浪微博发文说:“如果有机会路过安和桥,还请大家不要往桥上写字刻字,那是我家,它现在已经变成个没灵魂的水泥桥了,本来就心疼,看到桥上刻的乱七八糟的,更难受。也别说什么宋冬野你骗人,桥下的水一点也不清澈!安和桥下一直是条臭河,重要的是人心里清澈,河也就清了。” 宋冬野歌很实在,很用心,少了那么多的华丽,但更多了感情,就像是兄弟和你掏心挖肺的说话,就像父母一句一句的叮嘱。
反反复复的旋律,像反反复复梳理的心情,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唯有己知。那是马头琴一样的牵绊、鼓声一样的决绝、钢琴一样温暖,你都懂,可你,再也回不来,独我,踏着马头琴的旋律,万水千山走遍,在夏天的月夜,把一切的过往一一回想。那个最先被想起的人,那些最先被想起的事,踏着轻盈的鼓点,一点点靠近,最终席卷了记忆的天地,秋水长天,和着箫声,再喝一口秋天的酒,把你再怀念。
每一首歌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秘密,一段故事,我用文字去解读每一首歌。民谣是清新的,小众的,文艺的,别被眼前的苟且迷惑,你还有诗和远方!微信添加skuc123关注后看更多与民谣和音乐有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