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大家有没有在自己的产品中设计过类似“邀请抽成”的机制?比如网易严选,可以从你“下线”的消费交易额中获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大家如何看待这种机制,和“邀请返利”的机制相比,切中目标用户的点有什么区别?
bruce92:
返利成本跟反作弊成本不好控。
cicada:
很早之前,可能十多年之前,网游行业大规模试验 CPA 和 CPS。我印象里做推广的朋友说,CPS 的效果最好,但实施难度也高。因为去拉人进游戏的时候,心理感知是“收益不恒定”,即便提高抽成,他也更愿意选择 CPA。换句话说,CPS 当然是最佳方案,但用户市场的接受度不高,当用户更乐意选择 CPA,主流的推广方式就成了 CPA。
严选这么做,是因为和网游不一样的是,拉朋友进严选消费的路径更短,更容易促成朋友消费,得到相对稳定的收益预期。和其他电商平台相比,严选有商品上的差异性,从注册到购买的说服力更强。和电商单一品牌相比,严选又有品类上的多样性,容易选到自己喜欢的商品。
所以严选有可能适合干这件事(CPS),别家未必。
simonluo:
有设计过。邀请分佣一般在互金行业比较多见,是有效的拉新手段,同时也是羊毛党大量聚集的区域。相比返利,抽成的激励效果会比较强,适合大额交易(理财、保险等),但理财行业里容易导致刷单和作弊,整体拉新账户质量不高,所以主要看你们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短期目标。保险行业的 app 使用这个机制会比较好。
ego_: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前阵子玩 same 娃娃机,我往朋友圈里扔了个邀请码,然后陆续在朋友圈看到三五个人也开始发邀请码。我就在想,现在其实愿意分享 app 拉新的用户已经很少了,目前我见到过的两个典型就是娃娃机和严选。
先说我对娃娃机的观察:
1. 分享者有小额激励(3 次抓娃娃机会),Ta也有动力去分享;
2. 分享线上抓娃娃这种猎奇的事物会显得分享者新潮;
3. 结合 2,猎奇的事物观众有冲动去尝试,所以这个分享机制成功了。
上面几点来看,问题的答案还是视乎这个产品及活动本身~
至于严选:
1. 物质激励占的比重更大了;
2. 分享者在自己用严选时,会被优质的商品(如纯银所说差异性、多样性,以及高于电商平均水准的品质,对商品的稳定预期)种草,潜意识觉得被我安利的人也会买买买,我获利的几率也更高,加强了分享动机;
3. 严选初上线时,整体画风比传统电商都更有逼格带来了新奇感,也让用户更愿意分享。
补充:虚拟奖励一般兑现门槛比较低、周期比较短。比如抓娃娃,多抓一次,我顺手也就抓了,要是奖现金,还得凑到一定基数才有那个动力去提现…
cicada:
@ego_是的,分享获得现金,不如分享获得游戏里的虚拟奖励机会更有效——假定这个虚拟奖励是有吸引力的。连我都忍不住分享获得虚拟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