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初,身在北平的沈从文突然接到从家乡传来的母亲生病的消息,马上冒着严寒踏上了回乡探母的路程。1月12日,他辗转乘车到达湖南桃源,在那儿租了一条小船,随即沅水而上,顶风冒雪,经过十天舟行,于1月22日回到了日夜思恋的家乡——湘西凤凰。过后,他根据在船上度过的十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少年时代的记忆,写出了十二篇散文,汇集成一本名叫《湘行散记》的书。 沈从文乘船经过的是桃源与麻阳之间的一段,属于沅水的中下游,两岸风光秀美,但由于重峦叠嶂,交通极为不便,充满了神秘性。沈从文的老家凤凰位于沅水中游,他在这儿长大,而从十六岁起他就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这里的山川景色早已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因而,他一提起笔,美丽壮观的景象就跃然纸上虽是冬天仍翠色逼人;河水随地势变化出现落差,形成一个又一个下行容易上行难的急滩,水花四溅,蔚为壮观岸边偶尔出现以吊脚楼和石板街组成的村墟市镇,高矗两岸,巍然壮观,使从小在湘西长大的他也不由得睹之惊讶,叹为奇迹……他的文字是朴实的,毫无刻意夸饰之处,往往寥寥几句就让人如闻如见。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藏于心底融入血脉的对于家乡山水的倾迷爱恋之情。 然而,如果沈从文仅仅是描绘沅水两岸的自然风光,那么他与那些纵情于山林的文人雅士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沈从文并不是为了描写风景而写风景。他的风景,往往是做为沅水沿岸“人事”的背景而出现的。他的笔墨更多地落在了在这条河上谋生、在河两岸生活的人的身上。在沈从文笔下,那些有了酒喝就兴高采烈、行船如飞的纯朴的船夫,那些看到龙船比赛就高兴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在矿山挖煤的黑汉子。 壮美的风光和朴拙的人事交织辉映,贯穿于《湘行散记》全书的始终。从那一篇篇文字里,这让我分明感到,虽然他已经远远离开了家乡,虽然他早已不是住在河边的顽童和辗转流动的土著部队的士兵,而成了一位颇有名望的著名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人生也要有这般快活啊,虽谈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但却如鱼得水般的自在,也难怪有人想当隐士了。
《湘行散记》札记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只能知道你自己知道的事情。--蔡康永 一、 去年我在简书上写了一篇《《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