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为何人,依然是一个问题
20171218
七十五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不只是在文艺界,或许涉及更宽更广,而且还换了方式。
前些天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谈论和畅想未来汽车,商界名流业界精英各抒己见,从技术、商业模式、资金等诸多方面表达了各自的意见,然而给我的感觉,似乎是缺少了一些什么,那就是这些车是为谁而做的,尽管他们谈论的只是设想,但是不远的将来,设想就会成为现实。
其实就当前的一些行为、模式,人们在接受和谈论的时候,很少提及对象,即便是提及了,也只是作为商业价值分析的对象,其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其行为的价值。每当有一个创新出现,人们首先要分析其盈利模式,也就是获得利益的途径,而其目标就是受众,也就是其服务对象。
在这样的模式下,行为方式与行为目的,将发生改变。
毛主席在当年的讲话,指出了文艺界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不仅仅是文艺界,也可以适用于的各个领域,这样的说法,绝不牵强。
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创新,所有的终极目的,都是盈利,而为了利益,可以使用各种概念,通过各种手段,利用人性的弱点,甚至不顾社会利益,只为自己的满足。他们的视线所及,就是用户的钱袋子,而其目的,就是如何把这些钱掏出来,放进自己的腰包,就此一点,其实与小偷有共同之处,其差别在于,一个合法,一个不合法。
然而说到底,所谓合法与不合法,全在一张纸上。
这些技术、创新、模式以及政策,其关键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真的为人而非为己,或许会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