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庐山下来,便匆匆赶往九江动车站,上车后大约一小时到景德镇。
第一次来景德镇,并未留下好印象。马路嘈杂无序,汽车、行人、载人电瓶车穿插其间,少有路口有红绿灯,行人可乱穿马路,车子自然也不示弱,在较量中决定谁先前行。因为马路多是没有标志,以至第二天回城至市郊的某地,暗夜昏昧中开车像是在梦中,无意间居然开过了两处正在使用中的火车轨道。其中一条不远处正有火车开来,灯光透过黑夜照射过来,可我已来不及刹车了,开过之后不禁心有余悸。不知道边上的居民如何在这一带自由出入的,如果有小孩或者老人经过呢。还是提醒自己不要多想了,看似无序说不定也有一种默默的自觉在里面,只是外人不易理解罢了。
我们住的地方离陶溪川很近,这是一处景德镇内比较大的文化创意园,但我们并未在此处逗留,第二日租了车子便直接开往50公里之外的瑶里古镇。
开出市区五六里,就豁然开朗了。一路上群山连绵、绿意葱茏,成片的稻田、三三两两白墙黛瓦的村落、竹林、荷塘、各色果园点缀其间,或是望不到边际的层峦叠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或是夹道而行高耸入云的山林飞也似的划过眼前,五十公里的路好似一会就到了,让人意犹未尽。
来到古镇瑶里,偌大的牌坊立在村口,细心雕琢的石柱中间刻着“窑里”两字,原来这里在唐代中期便已盛行陶瓷手工业,因而得名。但是清末,瓷业没落,于是改为更为清雅的“瑶里”两字。
古镇坐落在山林之中,大多保持着旧有的模样。很多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微派建筑,中有瑶河穿过,河堤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垒成,有老人在石阶上摇扇纳凉,不远处梧桐树下有中年男子正拿着画纸望向远山,描绘着松树枝桠的轮廓,而小孩则拿着网兜在河边嬉戏,水流潺潺,有一农妇正清洗一箩筐野生小蒜。
这里的野菜甚多,马齿苋、地皮菇、水蕨、马兰芹、野洋姜,还有我之前从未见过的苦槠豆腐。这是一种当地人几乎每年都会制作的传统食材。初冬时分,苦槠树上的果实自然脱落,人们会将之搜罗起来,经过暴晒取下果肉,又经过繁复的步骤制作出来,食物略带清香,有嚼劲,非常好吃。妈妈在离开古镇之前,忍不住买了一大包回家,价格也是很公道。
水蕨
马齿苋
野洋姜
沿着瑶河一路上行,河不知所踪,又进入山林,盘山公路徐徐往上,中间经过徽饶古道入口,据传此道已有三千八百岁,自商周以来就有,这二百里曲径如今已显有人迹,只有边上的石碑静静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历史。
沿山路继续往上,便进入汪胡原始森林。这里地处五华山,据说是景德镇内距安徽黄山最近的地方,山外五公里即到安徽地界。之前未做攻略,听村民说山上有个“汪湖”便心动了,山顶的湖泊想来清爽怡人,没想汪胡是指当地的村民的两个姓氏。跨进森林公园门口,像是换了一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的闷热不见了,虽然没有湖泊可是山林的清气让温度一下子降低了很多。清风徐来,炎热的午后居然变得凉爽惬意。难得一见的古树很多,硕大粗壮的南酸枣、珍贵的红豆杉、檫树、青冈、甜槠、拟赤杨等分布于栈道两边,人在其间散步,不时望向上空,古树掩映、阳光斑驳,听得山道下方有溪流从山间流下,不时汇向一处似小瀑布般汇入天然山石聚成的水塘,水流声响彻山野。有小鱼嬉戏期间,喜欢逆流而上,不时跃出水面,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粗大的南酸枣树桩
妈妈在拍照
到了半山腰,走过摇摇晃晃的木质小桥,进入到亭子。风变得更为清凉,抬头看大片乌云正在山顶滚滚前行,远处已传来雷声,看来一场大雨是在所难免了。
不多时,滂沱大雨铺天盖地,雨水在参天古木间如水流般倾注而下,酣畅淋漓,陡峭的峡谷雾气迷蒙,天地都盖上了一层灵动的薄暮,闭上眼睛,听雨声、瀑布声、顺着山石汨汨而下的溪流声和隆隆雷声,这不正是天地的恩赐吗?立秋这一天,让我遇见了艳阳和陡然而至的第一场秋雨,岂不是一种幸运。
大约半小时雨水渐止,天色逐渐放晴,走不多远便到山顶的村落,此时已近傍晚。驱车沿山路返回,一小时后到达陶溪川酒店,仿佛又是换了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