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某,女,67岁。
初诊:2个月来每早睡醒必发冷,畏寒,恐惧,四肢麻木,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44/70mmHg。既往有冠心病病史。
黄芪30g,白参10g,升麻5g,柴胡5g,桔梗10g,山茱萸30g,茯神10g,远志6g,桂枝6g,陈皮6g,砂仁6g,炙甘草1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
睡醒发冷,乃阳不能自阴出,表失温煦。心主神明,结合恐惧,脉沉细,可以断定心阳不足。心阳虚不能温养心神,则恐惧不安。
四肢麻木乏力,腹胀便溏,脾气亏也。脾虚不能禀水谷之气以营四肢,故见肢麻;
脾虚不能健运,水湿内停,清浊不分,相混而下则发为大便溏。四诊合参,当为心脾阳气亏虚,阳气不得上升。
方用升陷汤加山茱萸、桂枝升阳气、益心气、温心阳,加茯神、远志宁心安神,黄芪、白参、陈皮、砂仁四药相伍,健脾理气。
2014年6月12日二诊:上症仍发,但大减,醒时口干口苦,上午9时、下午5~7时畏冷,5~7时大便4~5次,便溏,喜温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黄芪30g,白参10g,升麻5g,柴胡10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15g,黄芩10g,法半夏10g,桂枝10g,龙骨(先煎)30g,茯神15g,远志6g,炙甘草10g。7剂。
其后,加减服药28剂,病遂向愈。
辨治思路详解:上症大减,说明益气升阳有效,大便溏,日行数次,说明脾虚不能运化为病机的关键之处,故改方以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健脾止泻。
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今见醒时口干口苦,上午9时、下午 5~7时定时畏冷,当为少阳胆经气机不利,故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桂枝温通胆气,佐龙骨、茯神、远志安神定志。
《素问·疏五过论》云:“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
同时《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也。”均体现了因阴阳变易而治病的思想。
06
Aug
二零ニ二年
20:53
周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
日期:2022.08.06
运动:跳绳1832
工作:完成微信公众账号文章更新。
伤寒论:361-370。
《伤寒论》被认为驱邪圣书,名方麻黄、桂枝、白虎、泻心、陷胸、四逆、抵当、十枣、柴胡、青龙、承气汤,均以攻病为主;
实际亦收入若干扶正方,其中小建中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胶饴)、桂枝人参汤(桂枝、白术、人参、干姜、甘草)、炙甘草汤(桂枝、人参、阿胶、生地黄、麻仁、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都属营养剂,仲景先师传人称作“健身三元”。
炙甘草汤大益气血、阴阳双补,原为调理心脏期前收缩脉搏结代专题方,临床扩大应用,可给予神经衰弱、肺痿、气短、久嗽、心悸、失眠、自汗、疲劳、习惯性便秘多种疾患。
诊一妇女,因更年期综合征休假,身形贏弱、月经已断、夜间盗汗、心慌无主、脉象虚数、体重下降十余斤,感觉悲伤痛苦不已。
当时即以此方予之,计党参10克、生地黄
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阿胶10克(烊)、麦冬10克、麻仁6克、生姜6片、大枣15枚(擘开),突出壮水滋阴,改善心血亏损,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十天转佳,连饮四周,病情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