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2、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湖师大刘铁芳

教育从根本而言就是,或者说只能是诱导的,启发的,而不是灌输的,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注入,乃在于导引学生使其自求知识。

教育日渐功利化,教育自身也越来越成为规范,高效的机械流程。

斯宾塞把科学和技术性知识引入学校课程,由此而逐渐确立科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忽视了当下儿童生活的价值,使得成人生活的世界日渐染指于儿童生活世界。

任何教育都是要提高个体的文化的,社会的适应性,并最终使个体以健全的方式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关键在于,教育究竟以什么方式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杜威认为儿童的生活和成人的生活地位同样重要,现在的生活与将来的生活地位同样重要。

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活。

不是将儿童现在的生活视为另一种尚未可知或知之甚少的生活的准备。儿童大多数生活在直接的现在,当凭着一个对他们很少甚或没什么意义的暗淡的和靠不住的未来而对他们呼吁的时候,我在这里很难估计能力和精神有多少浪费掉。

雅思贝尔斯,重提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则大有越过现代教育的功利化趋向,回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对于教育而言,也许教育的技术十分重要,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意识。否则,技术越好,离教育的目标就会越远。

从小就开始的技术化的语文教学,其后果是什么?显然绝不仅是语文学习本身的问题,这样会导致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降以及由此而来的对相关人文科学课程的兴趣下降。与此同时,技术化的语文学习方式将极大地削弱汉语言文学中的美感,弱化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学及其经典作品的审美感受力与阅读中的亲近感,读任何作品都索然无味。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我们拥有语言的方式实际上就决定了我们拥有世界的方式。

一个人在成长最关键时期的人文敏感性发展的丧失,直接的后果就是极大地削弱了大学及以后深度学习的可能性。

一个优良的社会无疑是由无数追求卓越而又各具个性的人才构成,社会精英的高度同质化将导致个性化的匮乏与创造力的衰微。

年少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最关键。家庭教育重在亲子阅读,尤其是亲子共读,自幼开始培养个体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人文意向;中小学教育重在语文教育以及语文教育为基础向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进一步扩展,以提升个体的人文感受力与人文思考能力;大学教育重在人文通识教育的深化,以超越大学的过度专业化与职业化倾向,促成个体人文素养的全面深化与整体提升。

你们到这里来的唯一目的就是学会过有目的的生活。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

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

丰富的情感;发达的想象;对知识的兴趣。他们杰出的人生往往直接受益于年少时期与自然的广泛接触,对艺术的爱好,从小开始的广博阅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由探究的习惯。

当一个人的心中盛装的只有自我,那么他就不可能再真正地装得下他人和世界,他者世界就全然在他的生命世界中成为工具性的存在。当一个人更多地停留在自我的想象世界中,他要对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能的。

低龄期教育应当更注重诗化,随着年龄增加逐渐理性化。贯穿其中的基本理念是,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问题视为儿童成长的信息,从中寻找教育的契机,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儿童的话。

我们在学生身边,这其实就构成了学生命运的一部分。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动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帮助别人到底是基于那个世界的需要,还是基于我们想帮助的欲望,换言之,帮助成全的是我们自己的施助之心还是孩子世界本身的需要。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超越错误的过程。让儿童超越错误,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们以尝试错误的空间,在其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找到合理的成长路径。

在他未犯错误以前,就应当向他指出他的错处;而在他既犯以后,就不要去责备他。

唯有月亮可以洞悉世间的一切,却又默然无语。

在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对于孩子而言,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总是习惯于替代孩子们自己思考,恰恰替代本身就是一种剥夺,剥夺了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的教学部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因为被告知事实是什么,实际上阻碍了听者获得辨别能力,灵巧能力和鉴赏力的能力,而只有这些能力才能使人们与本质的东西契合为一。

每个孩子都需要唤起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唤起他们积极生活的热情与勇气,同时培育他们积极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批评和惩罚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在其中体现对儿童发展的引导,让他们找到健康成长的内在依据和动力;我们对孩子的表扬也不仅仅是为了表扬本身,而是为了促成孩子们的自我发展与自我认同,扩大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这个意义上,一位好的老师,一种好的教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节制的,或者说保持必要的克制,而不是无所顾忌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不管你今后会成为什么人,不管你今后多么有出息,你总得生活在这个普通而平凡的世界之中,你还得像个普通人一样跟这个世界上周遭的普通的人,物,事接触,你还得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或者说不管你多么的不平凡,你总得还有平凡生活的一面。

由于教育不公平所带来的近乎恶性的竞争,强化了学生在教育中所承受的压力,并把这种压力不断前移,使儿童从很小开始就能感受得到。

小学语文教育理应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精神,情感,志趣,态度,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之中,全方位地促进小学生整体人格的提升,启迪他们的心灵,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更多更好地受到人性的,人文的,人情的教化。

人文性乃是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内涵。

一旦我们把人文性追求的要素一一列出,逐步落实,按部就班,就会使得人文的教育面目全非,人文陶冶近乎不可能。

师生大都不知不觉地或者说习惯地把自身思维趋向于去寻找标准答案,他们很少考虑或者说先在性地放弃了真实情境,去寻求自我的真实理解,不管自己的内心如何理解,只是跟着标准化的整体教学思路去机械认同。

教学的意义趋于单一化,甚至贫乏。

语文教育一个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领会别人是怎样认识,理解世界,表达自我,借以获得对世界,社会,历史,人生的多样性,丰富性体验与认识,然后自己也学会去认识,理解世界,表达自我。

读书,思考,写作,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主要内容,成了我生活的兴趣,生活的意义之所在。

教师凭自己的学识素养,人格力量来赢得学生的尊重。

爱其实就是生命中的彼此温情相伴。

文化的平庸直接催生平庸的个体,催生出儿童精神生活的平庸与狭隘。

毋庸置疑,父亲爱他疼他,但父亲爱的形式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要么就是给他好的东西,尽可能为他谋取到好的条件;要么就是打,用一种暴力的方式让他走上正道,父子之间却从来就没有过一种实实在在的交流与呵护。这样一种畸形的爱所导致的,恰恰是一种畸形的教育和畸形的教育结果。

一种教育,作为一种真实的教育,作为一种发生在亲子之间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必须通过爱来传递,必须在一种爱的氛围中传递心灵之间微妙的感受。你仅仅在心底里很爱自己的儿子,却没有让儿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这种真实的爱,你表达给儿子是威严,是专横,是恐怖,尽管你为他做出了很多,提供了足够的条件,这并不构成亲子间优良的教育,因为这些条件对他而言并不十分重要,他感受不到其中你的良苦用心,或者感受得不够真切,所以这种亲子间的教育就始终没有触及到孩子心灵的深处。亲子之间,仅有物质层面的关爱 ,并不构成好的亲子教育。

在教育的世界里,爱不是万能的,没有爱却是万万不能的。没有实实在在的爱的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无论如何,一个人年少时所受的教育往往决定着他后来的方向。年少时贫乏的语文教育会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抹不去的阴影与遗憾。

教育活动的第一个层面,关注的是人的做事。知识,技能,能力,规范。第二层面就是人心,人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第三层面就是关注人在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中的生存姿态。

生命教育感受的应该是生命的美好轻松,是一种生命积极向上和发自内心对生命的爱。这就意味着,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观念永远比技术更重要。要改变人的观念是很难的,但是观念不改变的话,技术层面的改变终究是事倍功半。

作为议论文作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素养的提高。你去关注现实问题,提炼观点,你的语言表达与组织,都离不开你的素养。

一堂课不是老师把课上得多么好,而是要反过来看学生学得多么好。

真正好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引入自我学习的道路。学习是一条路,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上路。

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老师确实是生活在应试的压力和琐碎的事情当中,但是一定要灵魂在高处,这样才可以从日常的琐碎中真正把握学科的真谛。

真正的大学是引导学生在对整全的无限追求中实现对自我人格的超越与完成。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两个,一是求知,一是育人,就是完成个人的人格。

课堂是开放的,它同时面对着三个世界:知识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心灵的世界。

对事物的观看需要必要的距离。思考与写作同样如此。太近,我们就会陷于琐碎之中,看不到事物整体的精神气象;太远,我们又无法看到事物本身。

当代教育所追求的不是遥控的教育技术,而是教师生命个体对学生生命活动的切身参与,真实交流,从而真正以人格互染的形式发生师生生命之间的内在意义的关联。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自由自主的人,并且懂得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教育就是培养自由人。

能对自我生活进行理性决断的人,或者说凭靠自我理性生存的人。人的生活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人与他人和社会,二是人与自我。

之于个人自我,自由人则意味着能理性地而不是基于个人的自然情感欲望来行事,使个人的行为免于盲目与任性。

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从致用的层面来思考,这使得教育始终停留在个体生命的表层。

教育使人能够担当人生的艰难。

没有理想的教育可能是高效的,但必然是平庸的。

最大的不自由就是言论不自由,思想不自由。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法制。

教育在培植一个属于未来的世界,教育因此应当带有理想性。

深度体制化对个人进行控制的同时是个人欲望化,享乐化生存的张扬,个人舍此则难以找到徜徉个人精神高度的可能。个体人格的平庸几乎成为大势。

理想的道德教育在两个层面展开:在现实交往之中追求正义,培养个人在权利与责任之间平衡,启迪负责任的公民姿态;在个体精神层面追求至善,求得个体人格的完善。

想象中的家乡是情感的家乡,是心灵的家乡;亲历的家乡是事实的家乡,是不纯的家乡,是不乏窝囊与斤斤计较的家乡,是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家乡,是各种牵绊之中的家乡。

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师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知识必须与世俗权力保持必要的距离。

如果技术的意义不是带给人生命的意义,反而是生命的遮蔽,那么技术自然就成了海德格尔所说的框架,而构成对人性的制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