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公通俗演义

公元前1056年左右,周文王去世,因大儿子伯邑考已经被商纣王杀害,所以传位给二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手下有三个能人,后来被称为三公,分别是太师姜子牙,姜太公;太傅姬旦,周公旦,也叫周公;太保姬奭,召公奭。

姜子牙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他和周文王的故事。

周公旦大家也很熟悉,周公解梦说的就是他,他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四弟。

召公奭跟周文王一个姓,也姓姬,很多人误会他是周文王的长庶子,其实他只是姬姓宗亲,在周武王分封之前就已经有自己的领地,被周文王封在召,所以叫召公,他应该是姬姓其中一个大家族的族长,深得周文王和武王的信任。

一.牧野之战前、后的三公。

召公奭主要是负责内政方面工作,作为非嫡系宗亲,少说多做是他的为人原则,属于实干型。他在周朝兴起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淮南子。泰族训》就说:“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意思是周文王靠着姜太公和召公奭成就帝王之业,书中把召公奭跟姜太公,以及后世的管仲等人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对他评价之高,后人称他为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股肱之臣,也说明他很早就进入了周朝核心圈子。明朝思想家唐甄评价说:“为将军者若吕牙,为巡抚者若召奭”也说明召公奭的贡献主要在政务方面。

召公奭在外交方面有相当强的能力。早在文王时期,他就把被纣王冷落的楚部落首领鬻熊拉来辅佐文王,并成为文王之师。周武王时期,在牧野之战即将爆发的紧要关头,又是他及时策反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微子启是商纣王的亲哥哥,但是他出生时老妈是妾的身份,而他老弟商纣王出生时他老妈已经升级为皇后了,所以微子启是庶子,而亲弟弟却是嫡子,所以皇位就由商纣王继承了。商纣王暴虐不得人心,把微子启的屡次劝说当耳边风,不但囚禁了弟弟箕子,还把自己的叔叔给杀了,微子启失望至极就被召公奭策反了。

姜太公,国师,周武王的岳父,主要职责相当于军师,周武王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人,周武王像尊重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他,他的事迹不用赘述。牧野之战周军主帅,亲帅300辆战车做先锋突击,周武王的45000大军随后跟进。当时商朝的主力都在东征的路上,还在东南方跟一些不遵守商朝规矩的部落作战。当牧野之战爆发时,商纣王没兵可用,勉强把70万奴隶赶上战场,结果这些奴隶组成的军队调转枪口杀向商纣王,逼得他自焚而死。牧野之战以周武王完胜结束。

周公旦跟召公奭差不多,牧野之战前的事迹见诸于史书记载不多,位在姜子牙之下,为辅相。从《逸周书》记载来看,周公旦是周武王最贴心的人,经常给周武王出谋划策,坚定他的信念。周武王有烦心的事首先是找他倾诉,周公旦经常鼓励这个二哥,每当周武王感到无助时,就给他打气。

周武王刚即位时对自己信心不足,经验也不够,老是担心错过讨伐商纣王的最佳时机,他就去就找周公旦商量:“秋天到了,庄稼也熟了,再不收割的话会烂在地里面。打商纣王也一样,错过时机就不好打了。你说现在打不打呀?”周公旦就耐心劝导哥哥:“时候到了自然就知道了,我们要顺应天意,千万不要着急。”

过了一阵,周武王把最近发生的事情都审视了一遍,没发现什么处理不当的地方,但是自己又放心不下,又来找周公:“我每天担心商朝的人,生怕哪里没做好。你看看是怎么回事?”周公又劝导说:“先王在世的时候就已经顺应了天道,遵循五行,商汤属金,我们属火,火克金,上天已经安排好了我们会赢的。”

还有一次周武王做了个噩梦,就又来找周公:“昨晚我梦到商朝的人来打我了,是什么预兆啊?”周公又一次开导他说:“只要坚守以德服人的准则,没人能奈何得了我们的。”

尽管召公奭和周公旦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历朝历代,人们往往更多关注一线带兵打仗的将领,而不是后勤政务人员,这应该是召公奭和周公旦不太出名而姜子牙闻名遐迩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牧野之战完胜殷纣王后,周武王举行了开国大典仪式,大概这是《封神榜》里面封神仪式的原型,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姜子牙。在仪式上周公旦和召公奭一左一右,一个手持大钺一个手握小钺站在周武王的身边,地位相当显赫,说明他们两个在周武王心目中是无可替代的。

二.周成王幼年时期的三公。

    周武王战胜商纣王之后,进行了第一次分封。这一次分封主要按照功臣、上古帝王的后裔、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直系宗族三大类来安排。

为了控制东部地区,他把姜子牙的封地分在了在齐国。

为了安抚原来商朝的遗民,本着“灭国不绝祀”的原则,周武王把殷都畿地的一部分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商朝遗民基本上都还保持原有的地盘。

在殷都畿地的周围,周武王又封了三个国家。殷都东面是卫国,国君是周武王的三弟管叔鲜,即周文王第三个儿子的封地;南边是鄘国,是周武王五弟蔡叔度,即周文王第五子的封地。北面是邶国,是周武王八弟霍叔处,即周文王第八个儿子的封地;这三个封地巧妙地把殷都包围监视起来,世称三监国。

把弟弟召公的封地分在了鲁国,紧紧挨着齐国。虽然姜子牙是周武王取得天下的最大功臣,而且他还是周武王的岳父,但是这一步棋的目的很明显是用召公的鲁国钳制齐国。

其他如黄帝的后代分封在蓟国,后来旁边有召公奭的燕国;神农氏的后代分封在焦国,旁边是周公的鲁国;尧帝后裔分封在祝国,旁边靠着姜太公的齐国;等等。

就这样周武王分封了不少的诸侯国,夹杂在其他的部落之间,把全国都监控起来。

这样的设计,本身是不错的,但是没想到矛盾来自自己人内部。

周初的时候,全国局势相当不稳定。

当时分封制是一种新的管理制度,与之前的部落方国制不同。部落首领一般产生于本部落,但是实行分封制后,诸侯管辖区内的最高长官是由中央任命,很多是外派来的非本部落成员,认同感自然就不是很强,这是不稳定因素之一。

而且周武王当时只是击败了商纣王的在商都朝歌的军队,很多部落尤其是东部的一些部落,还没有被征服,尤其是纣王东征的部队去了哪里?这是不稳定因素之二。

前面我们讲过,周武王本人心理承受力比较差,再加上各方面确实压力山大,不久他就病倒了,而且很快就撒手人寰,追随先王而去。这时他的大儿子姬诵才十一、二岁,完全掌控不了局面。这就给召公奭和周公旦的开挂人生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先讲姜太公,牧野之战胜利后,姜太公被分封到了齐国,而且被周武王赐予太师一职辅佐成王姬诵,他是周成王的外公。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姜太公并没有留在朝廷之中,而是匆匆忙忙赶往齐国就职去了。此后他在朝廷中的戏份相当少,直到几年后三监之乱被平定后才被重新召回朝廷。

原因之一是他早就看出了潜在的危机,但是作为外戚又不好多加干预,只好去自己的封地做最坏的打算,一旦事情有变自己才有实力保护自己的皇太后女儿和皇族外孙们。事实上齐国在平定三监之乱中,对东部叛乱的部落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威赫和牵制作用。

原因之二就是召公也看出了局势不稳,所以他们三公商量之后决定请姜太公去东部尽快完成封地建设,稳住东部地区。至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他跟召公奭分陕而治,召公奭负责陕西地区(陕塬以西,即今河南陕州以西),那边基本上是周朝的旧有地区。周公旦负责新征服的陕东地区,即原商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

其实这个分陕而治的叫法不是很贴切,应该叫做“三分而治”,因为姜太公在齐国稳住了东部地区,大大减轻了周公旦的压力;在后来周公旦东征时,又牵制住很大一批有异心的部落。

这个三分而治的策略是一起商量决定下来的,那时成王才11、2岁,不能处理朝政是个普通常识,所以周武王才安排三公辅佐,而三个人都在朝廷的话,一是浪费精力和时间,二是相互掣肘不利于团结,所以才留下周公旦一人在朝廷,其余二人各负责一方。

最后证明这种做法是历史上最好的做法,后世也有三公或者两公辅政的事例,最后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一家坐大,其他的被灭门。比如曹魏时期的曹睿托孤,发生了高平陵事变,曹爽被司马懿夷灭三族。

回到正题,按常理说这样的分工天衣无缝,三个人把整个王国控制得万无一失。但是不论是周武王还是周公旦,都高估了人性,他们把商朝遗民看得太善良了。

打败纣王后,周武王问姜太公、召公奭和周公旦,怎么处置商朝那些当官的俘虏,原文如下【“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 ... 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按照姜太公的意思,商朝后期留在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些腐败堕落分子,有良心的官员都已经投奔周朝了,像姜子牙自己、伯夷、叔齐、鬻熊、辛甲等等,早就跑到西周来了,留在商朝的官员都是些该杀之人。召公奭则认为按照每官员的所作所为,该杀的杀,该留的留,这个意见应该是最合适的,也彰显出召公奭的明智和公正。但是文王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太过于残酷,于是他叫来周公旦问他的意见,周公旦就说全放了,官员和百姓是无辜的,罪在纣王一人。周武王听到后赞许地说:“这才是做大事的心胸,从此天下太平了!”没想到武王这一时心软,差点就把自己辛苦建立的基业在几年之内毁掉。

分陕而治确定后,召公奭很快就去了陕西地区,从此他的治政能力显露无遗,把整个陕西地区管理得风调雨顺,民丰粮足,深受百姓的爱戴,还留下了甘棠遗爱的佳话。说的是召公奭为了不耽误百姓干农活,在一棵甘棠树下就地办公,高效解决百姓切身问题。老百姓把这事编成歌谣传诵,让大家保护这棵甘棠树不受到伤害以纪念召公奭。

姜子牙也很快在东部站住了脚,平定了周围不友好的部落,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管理封地,齐国成为诸多诸侯国中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周公旦在陕东中原地区遇到了大麻烦。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因为成王太年轻不能主政,又担心各诸侯国不服年幼的成王,从而有可能背叛刚成立的周王朝,周公旦决定摄政,所有国家大事由他代替成王做决定,这个决策与原来设想的辅政稍稍有点越线。

这样一来,他的三哥管叔鲜就不干了,我是老三,你是老四,怎么说也该我先摄政,凭什么是你老四周公旦啊。于是他就联络三监国的老五蔡叔度和老八霍叔处,一起放出风声,造谣说周公旦想篡权夺位。这事很快就传到了纣王儿子武庚耳朵里,也传到了本来就不服周朝的东夷部落和周朝全境。

东夷部落里面有三个部落对周朝的仇恨最大,他们是东夷的徐、奄、薄姑方国,牧野之战纣王自杀后,商朝东征部队的部分官兵就地加入了这些方国,使得他们的实力大增。历史上东夷部落一直对中原统治没有多大的归属感,包括夏商两朝都有过东征的军事行动。他们本来就对周朝不服,现在看到周内部有矛盾,就更加想脱离周朝的控制,开始蠢蠢欲动。

这时武庚也联络忠于商朝的部落,他们串通在一起,在三监国的耳边煽风点火。北方本来就是商朝的发源地,立即开始响应武庚叛乱;中原地区的一些倾向于商朝的部落以及不明真相的部落也浑水摸鱼。一时间,除了西部地区,其余各地狼烟四起,乱成一锅粥。

这一时期史称三监国之乱,其本质是周内部权力之争,同时被商朝遗民部落所利用,演变成了颠覆周朝的大叛乱。

谣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连召公奭和姜太公都对周公旦起了疑心,就去质问召公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想篡位?其他的兄弟也来探听消息。

面对混乱的局面,周公旦采取了先内后外的策略。他先向召公奭、姜太公和其他的弟兄解释了自己摄政的原因和目的,同时自比商朝初期的名相伊尹,他说首先他没有强迫众人向他行天子礼,其二每天处理朝政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走到皇位旁边,而是站在阶下,这些足以说明他只是摄政,而不是取代成王。他又保证说请各位放心,等成王成年后一定会归还朝政,打消了大部分人的疑虑。

召公奭和姜太公听了周公的解释最终放下心来,并且坚决支持周公旦。三人商定对策后,召公奭回西部主持朝政,为下一步的战争做后勤保障工作,姜太公则回到齐国继续监视和牵制部分东夷部落,以减轻周公旦的压力。其他人也各回封地守住自己的地盘不能乱。只有三监国的三哥管叔鲜、老五蔡叔度和老八霍叔处依旧不听劝,一门心思跟武庚那些旧商朝遗民搅在一起准备闹事。于是,周公旦决定率领军队前往平叛。

首先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镇压了三监国的叛乱,处决了带头闹事的老三管叔鲜,驱逐了老五蔡叔度,老八霍叔处因太年轻属于从犯,耙耳朵两边倒,周公旦没有过分针对他,这一行动保证了家族内部的团结,稳定了周朝内部关系。

随后开始扫平武庚率领的殷商遗民叛乱。这场战争比周武王的牧野之战更艰难,因为牧野之战是趁商纣王东征,京师兵力空虚打的一场偷袭战。而这一次殷商旧部以逸待劳,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周公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平定三监国的第二年,他战胜了武庚的部队并毫不容情杀掉了武庚。接着周公一不做二不休,利用连胜的势头和高昂的士气,向东夷部落发起了东征,又历时一年,打败了以徐、奄、薄姑等部落方国为代表的叛乱,统一了全境。

这一时期被后世总结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年轻的周朝不但存活下来,地域反而扩大到东海沿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在这一场平叛的过程中,召公奭充分展现了行政治国能力,是他在保证了前线的所有物质供应,同时也维持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能力足以胜任宰辅职位;而周公旦则展示了多方面的统帅能力,足以胜任一国之君的位置。尽管此时他名声显赫,手中还握有重兵,但是他并没有借机逼周成王禅位,由此可见他品德之高尚。

三.全方位改革。

国家稳定之后,周公旦又继续摄政3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第一步,再一次分封。鉴于商朝旧部的叛乱,他把商朝遗民迁移宋国,同时扶持亲周派微子启做宋国国君,他是商纣王的哥哥,也是武庚的伯父,延续商朝的祭祀。东周后期,宋国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一次分封的规模比周武王那一次更大,所有以氏族为主体的部落方国制被废除,重新划分地域范围并加封了71个新诸侯国,原有叛乱部落被迁徙到新地方,代之以周朝信任的功臣或者宗亲做诸侯国主。召公奭也被分封到了最北边的燕国,即今北京一带,以控制北部地区。召公奭没有赴任,继续留在朝廷协助成王打理朝政,他的长子姬克代替他就封燕国。

第二步,新建都城洛邑,即今洛阳一带,都城从西部镐丰移往中部洛邑,以方便掌控中原和东部地区。

第三步,创立周朝政治制度和文化,以及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后世称之为“礼”。包括各种法典,制度,准则,伦理,礼法,从国家到家庭和个人无所不包,制定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严格的隶属关系。这一部分被后世孔子大为欣赏,周公成为儒家的开山鼻祖。

第四步,改革军制。组建成周八师拱卫京城洛邑,又组建殷八师镇守旧商遗民,再组建西六师护卫西部边境。规定每师2500人,同时规定大诸侯国军队不得超过3师之众。正是这样的军制,成为保卫周朝、维持对诸侯国长久控制权的核心力量。

周公旦摄政6年,成王成年后在召公奭和姜太公的督促下,还政于成王。 自己退休去了偏僻的楚国,远离权利中心以示个人毫无野心。

成王召回召公奭和自己的外公姜子牙,在他们两人的辅佐下治理朝政,周国国运蒸蒸日上,召公奭和姜太公都非常长寿,后来又辅佐成王的儿子康王,周国在近40多年的时间里天下安宁,阶级矛盾缓和,刑具都因长期不用而生锈了,史称“成康之治”。

结语:纵观西周初期历史,周文王和周武王固然是开国之君,但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在守成方面的功绩则更为卓绝,以他们的忠诚、才干和相互信任,挽救风雨飘摇的周朝于襁褓之中。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