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的书读完以后经常会令我有心潮澎湃的感觉。读蒋勋的《品味四讲》依然有着无限的感动和触动。
抄录书中那些美好的句子于此。
所有生活的
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
—— 忙。
如果失去
对生活美学的尊重,
人活得再富有,
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如果我们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觉无所不在的美,三天两头跑剧院、音乐厅、画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风雅吧!
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有了心灵的空间,才能有容纳他人的空间;
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与众人分享。
“美”不需要太昂贵的价值,而是必须要用心。
美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放弃,而不是贪婪。
少,才会变成一种美。
匆匆忙忙吃一顿饭的你,不会去爱你的生活;
可是如果这样去准备、去享用一顿饭,你会爱上你的生活,因为你为生活花过时间、花过心血,你为它准备过。
生活美学其实是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不管衣服、鞋子,其实都是一个人身体的记忆。
记忆是一种美感,全新的东西就少掉了记忆的深情,没有深厚的感情在其中。
我们并不需要一本讲人生格言的书,或是沉重的哲学书,或者是很严肃的宗教仪式来让自己快乐。
快乐可不可能建立在一些点点滴滴的生活小细节上?
生活美学有时候比宗教、哲学都还重要。
房子并不等于家,房子是一个硬件,必须有人去关心、去经营、去布置过,这才叫做家。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里,如果没有物质上的稳定感、安全感,人们其实不太可能发展出“美”的感受。
大都市里的人,其实是另外一种流浪汉。
盲目地追求速度感,盲目地追求一种空间的改换,最后也可能变得更为茫然或者一无所得。
“闲”是一种自足的、充满自我选择性的满足感。
居住品质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空间。所谓空,就是不塞满;因为不塞满,才有活动空间,反省跟思考的品质也才可能会出现。
如果不是自己在控制速度,而是被速度带着走,最后会失控。
用生命赶路其实是不值得的,因为生命应该停下来做很多的观赏,体会很多的感受,留出一些跟自己对话的空间。
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
所有的美,能落实在生活当中,才会比较具体,不会空洞。
物质永远不会变成真正美的东西,物质会变美,是因为人给出很多的情感。
“来日方长”,这个成语里面蕴涵许多的祝福在其中,因为感觉到后面还有很长的日子,所以速度可以慢下来,可以慢慢去感觉自己的生命,而不用觉得好像已经急迫、焦虑、慌张到没有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