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愿前往,不负征程……
文/谢小四 图片/七十七天
趁着上班的空挡时间,我花了8小时读完了毛姆先生的《刀锋》。
喜欢毛姆先生的写作风格,用网上的话说就是“冷静、客观和深刻地剖析与解读人性的弱点,人世间的人情冷暖、苦与恶、尔虞我诈、道貌岸然、世态,作品中无情地嘲弄、讽刺了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上流社会的荒理无度以及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导致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破灭,让人们从他的小说中亲身领赂、目睹了社会的罪恶、人性的丑恶及命运的不公和多劫难。”
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看完后,我想到的是他的另一部作品,《月亮与六便士》,总感觉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有些相似,克兰德在拥有令人艳羡的生活中,可以全部放弃,义无反顾的去选择他的绘画之路,走得偏执,也有着极度的疯狂,而拉里何尝不是,只是拉里追求的是一种对信仰的认知,对宗教的反思,以及对自由自我的探索。
只是两者相比,前者更容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吧。如拉里这般的人这般的经历是鲜有发生的。
在看到拉里作为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却无所事事,我的心里是不能够理解的,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明明二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却选择了安逸,过着老年般的生活,是觉得不可理喻的。
我们可以标榜自己的上进和追求,他们也只是当下流行的丧的一种方式而已,归根结底只是彼此从一开始做了不同的选择,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为他人,我们本身就没有资格去评判他的生活方式是对是错,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也就不存在所谓真正的理解,那些真正能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支持你去做某件事的人,他只是恰好在众多的人中没有给你反对票的那一个,我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或安逸或富有或贫瘠,也不过是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相比拉里的决然、偏执与疯狂,现实中的我们显现更多的却是焦虑。
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对自由的渴望是不可能的。就像很多人的经常打着要在多少岁之前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可是要实现财务自由到底怎样才是一个标准呢?有车有房有存款,在列举的一大串名词之后,你就能真的自由了吗?
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也快速上升,金钱成了一个贬值的存在,你现在得到的对于未来而言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到那时你还能说财务自由吗?你剩下的只是焦虑。
拉里可以游遍各地,那也是因为他有着固定的资产,还有对物质的低要求,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信仰随便找一份劳力的工作,因为他不在乎外界的这一切,但是我们能吗?
总说在年轻的时候赚够足够的钱,等老的时候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是,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其实在我看来这样想的理由没有错,只是我们缺少轻装上阵的勇气,但也是一种本能,只想在踏上每一次旅程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却忽略了自然的千变万化,我们往往是在前进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与脆弱,然后不断的去完善自己,去将事情做的更好,让自己变得比昨天优秀一点。
《七十七天》提到一句去成为你自己,可是你想要成为的自己你真的有标准有答案吗?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我们终究也只不过是凡夫俗子,生活变化万千,只能一边行走一边练就一身本领,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有意义,让自己此生活得有价值,也许这就是每一个平凡的我们内心存有的信仰。
- END -
在海风里常回首,莫理会世间日月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