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 - 读《写我人生诗》

《写我人生诗》是美国诗人赛琪•科恩写的一本关于写诗的创意写作书籍。实际上,教写作的地方少,教创意的多。

写诗是讲究灵感的,需要火花、需要想象,诗人的思维是少逻辑而多感性。作者把跟诗有关的能想到的八十个话题,以自己长期积累的认知,进行了阐述。有益于我们对诗进行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把控。

诗歌(这里讲的是“新诗”)是文学作品体系中的一个“孩子”,它任性自由,无拘无束,思绪纵横驰骋、上下飘飞。

我们为什么要写诗?写诗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基本不能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但诗歌带给我们精神上享受,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诗歌能直达人性最原始的地方,去找到你思想中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它能让我们更密切地了解我们自身,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人类经验的普世性。

人的生活方式基本分为现实的和精神的。现实生活常常受利益驱使,物质所迫,有时压抑烦闷。另一种是精神生活,灵魂在遐想的世界里遨游。想象力、创造力无所顾忌地野蛮生长,带你去探索真相、超越肉身、还你自由。所以,诗歌基本是一种最原始的精神需求。

现实生活有时单一不变,但精神的世界里,可以创造无限可能,就象做梦一样、就象写诗一样,我们可以无数次重新体验生活的无限可能。

像罗恩·克尔基所做的那样,选一个经典童话,然后写一首在童话结局之后将发生什么的诗。用故事的男主角或者女主角的口吻来写,仿佛他们今天就住在你的隔壁。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诗中探讨生命的本质意义。看看:作为“人”,我们到底“生活”了没有?我们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存在的方式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坚持、我们的目标?……

我发现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有催化作用的转换器:我从生活经验中获取了最初的原材料,写作使它转化为一道耀眼的光芒,一股有着旺盛的力量并延绵不断的热浪。曾经的痛苦和艰辛都成为令我放松和愉悦的养料。去体验一切感受,体验到快乐、悲伤的滋味,被这个世界感动,才是活着最激动人心的意义所在。

“诗”的各个方面。

诗的要求:主动去品尝神秘的滋味,而不是逃向已经确知的领域。当我们真正关注“不平凡”的潜能,它就会怒放着打破我们平庸的日常生活的边界。

1

诗的形式,会有一些要求,比如:浓缩、分行分节、乐感、意象、音韵的重复、生活原料的组合;比如情境展示(不要叙述)。但这都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自发、一种本能。诗基本是一种自由写作,不受自我意识的自我检查,直达思想深处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这也是跟其他写作的区别。

我认为诗人的一个角色是向读者或者听众展示他或她眼中的这个世界可以是什么样子,而不用解释它如何成为这样。
    ——克里斯托弗·鲁娜

2

诗可以有无数视角,或者说“角色诗歌”。我们可以模仿、抽改、 高颂经典诗歌,寻找心中最自由的声音。

诗歌最好的状态是,我们在其中抒写自身,从悲的迷狂到喜的迷狂。

而且,现实的矛盾就是,你的经验越是个体的、独特的,在其他人那里找到共鸣、灵犀相通的几率反而越大。

你在寻找的是能够有助于你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声音——而不是那些告诉你,你正在做的事情其实不被允许的声音。(读书是什么、写作是什么,我们就是在寻找一种声音、寻找一种真理、寻找一种规律、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活下去的理由。)

3

语言的新颖性。

有时我们会寻找语言的新颖,比如通感;或者学习一门外语,甚至创造自己的语言。

4

诗歌的源泉。

我们观察事物有“十三种看的方式”(第17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睛跟大脑一样在一天天钝化,观察事物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对自己是否有用。但实际有很多 种,我们可以用各种器官、各种“为什么”来抗击对熟悉事物审美疲劳的武器,努力获得人生若只如初见般感觉的工具

“诗意地生活”不过就是放慢脚步,去观察、去反观、去自照,去“主动品尝神秘的滋味,而不是逃向已经确知的领域。当我们真正关注“不平凡”的潜能,它就会怒放着打破我们平庸的日常生活的边界。”

人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你所写下的每一个词语,都会让你更精微地认识自己的头脑,提升你驾驭语言的能力,把你的笔打磨得更加流畅光润。
“写作的艺术就是探索你的信仰的艺术。”这句话是戴维·黑尔说的。

如果可以,不妨让我们开启一段“诗意的生活。”

2017101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